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鼓励性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自拟调查登记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每日行一次鼓励性语言交流,连续七次,以护士观察量表评定效果。结果98.32%的患者感到满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鼓励性语言对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对静脉血管的损害程度,了解加重血管炎性反应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随机选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其他疾病患者(头晕及胸闷待查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时间,并了解观察组患者疼痛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较高压氧治疗前,疼痛敏感性增强。结论 高压氧治疗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管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应以此制定防护措施,防止血管进一步损害,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全程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祝全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75-1577,1581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出院时,采用调查表评定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可否存在纠纷预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存在纠纷预警。结论:解释性语言的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理解和配合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住院期间认知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性地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每天至少一次,连续10 d,以科学为依据正确地解释和判断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其与疾病有关的事项。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情况。结果经过解释性语言干预,干预组患者能够坚持疗程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01)。经过住院观察及离院后追踪调查脑病的发生率,干预组为5.46%,对照组为18.18%,干预组的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解释性语言的干预,使患者认知行为偏差得以矫正,能够正确面对疾病,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坚持疗程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有效地降低了脑病的发生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认知行为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通过护理部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患者的认知行为得以纠正后,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及护理投诉,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虽然有机磷中毒目前已有系统的治疗方法,但因对中毒量估计不足、个体差异大、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界定难等原因,阿托品中毒在所难免.阿托品中毒时常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视、谵语、妄想等.这些症状出现后常常伴发一些危险行为,如攻击、自伤、伤人及自杀等.本人对160例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目的是及时有效地阻止上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