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12岁,体重40 kg,身高147 cm。以"突发心悸、胸闷1 d"为主诉入院。患者1 d前于上课时突感心慌、胸闷,持续不缓解,遂来我院。入院查体:脉搏24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58 mmHg,颜面苍白。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未见黄染,无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240次/min,律匀齐,第一心音尚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区无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56例老年(年龄≥70岁)冠心病患者,分为桡动脉组(164例)和股动脉组(92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PCI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8.2%。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8.9%,2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4例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9例出现并发症,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38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385例56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1179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664枚,右冠状动脉397枚,回旋支102枚,左主干16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25mm~4.0mm,长度为8mm~36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8.7±8.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6.8±4.7)%,支架置入成功率97.9%。9例出现桡动脉闭塞,7例出现血肿,5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无神经损伤,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雌性SD大鼠主要脏器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的变化。方法选用15、25、40、60和150日龄的雌性SD大鼠各30只,分别测定体重,安乐处死后取脑、颌下腺、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胸腺、卵巢和子宫11个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各主要脏器及性器官重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各脏器重量在不同日龄段大部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随着日龄的增加,脑、肺、肾、心等器官的脏器系数则逐步下降,子宫和卵巢的脏器系数在40日龄内呈增长趋势,并达到高峰,随之下降。结论雌性SD大鼠在15~150日龄内机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以体重增加最为显著,雌性SD大鼠体重和脏器重量除个别外差异均比较显著,而脏器系数则表现不一,性器官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C型钠尿肽在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C型钠尿肽(CNP)浓度变化和外源性CNP干预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以探讨CNP在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兔建模后分为对照组、球囊损伤组、CNP干预组,每组8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RP、CNP的浓度.术后4周处死兔,取股动脉行HE染色,分析血管内膜、中膜的变化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球囊损伤组血浆CNP浓度术后1天达峰、7天、14天较对照组增高(1天,16.38±3.76μg/L比4.20±0.84μg/L,P<0.01;7天,10.81±3.37μg/L比4.58±2.18μg/L,P<0.01;14天,6.94±2.73μg/L比4.33±0.98μ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NP干预组与球囊损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CRP浓度分别为:1天,8.43±0.61 μg/Ml比13.81±4.30 μg/Ml,P<0.01;7天,6.79±4.39μg/Ml比9.38±2.99μg/Ml,P<0.01;14天,5.79±0.64 μg/Ml比6.88±0.92μg/Ml,P<0.01.干预组血管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分别为:0.14±0.05 mm2比0.28±0.18mm2,P<0.01;0.07±0.03 mm2比0.14±0.09 mm2,P<0.01.结论 CNP参与糖尿病股动脉血管球囊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对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中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41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将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监测收缩压升高≥3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升高≥15 mm H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反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肱动脉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FM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水平。观察术中血压升高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对照组以正常和狭窄〈50%为主,而观察组则以狭窄〈50%和狭窄≥50%为主,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9.87,P〈0.05),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χ2=79.87,P〈0.05)。观察组血浆NO水平(P=0.004)及代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FMD(P=0.023)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代表炎症反应的hs-CRP(P=0.036)及sCD40L(P=0.01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已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浆炎症因子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6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5%而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同期测量26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QTd和QTcd。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QTd和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置入术组:支架置入术后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明显缩短(P<0.01)。亚组分析表明: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P<0.01),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成功的支架置入术早期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曲美他嗪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前后观察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记录NYHA分级和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6 min步行试验(6 min 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E/A)。结果曲美他嗪组、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FS、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 min WT距离明显延长(P<0.05,P<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4例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但术中监测血压均≥140/90 mmHg。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无狭窄者分为正常组,将冠脉存在狭窄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术后不予任何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前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服药治疗6个月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血压均≥140/90 mmHg,显著高于本组其他时刻血压;对照组与治疗组狭窄<50%和狭窄>50%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