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对照组(A组)、手术后应用丙泊酚组(B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均行急诊开颅手术,对照组(A组)在手术前后仅给予各项常规治疗;丙泊酚组(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手术后当天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先静注异丙酚1.5mg·kg^-1镇静诱导,注药时间60S。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异丙酚,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0.5~4.0mg·kg^-1·h^-1,应用丙泊酚时间至少至手术后第3天。动态复查CT了解脑水肿情况,监测患者颅内压,并进行功能恢复评分(GOS),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及疗效。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手术后第3~5天、第10~14天脑水肿量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减少(P〈0.05);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颅内压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GOS评分明显升高,植物生存卒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能有效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脑水肿的程度,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降低重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切除术与开颅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颅咽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情况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3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切除术治疗作为开颅组,另38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切除术治疗作为内镜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缓解率、肿瘤切除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差异,P>0.05;内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肿瘤全切率、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5.79%、86.84%,均高于开颅组的47.37%、55.26%,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偏瘫、颅神经损伤、腺垂体功能减退以及癫痫。内镜组发生率仅为15.79%,明显低于开颅组的44.74%,P<0.05。结论: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切除术治疗颅咽管瘤效果较好,患者预后较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肿瘤全切率及临床缓解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及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患者17例,对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 所有再手术患者术中均辅助性应用神经内镜,其中14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实施单纯蛛网膜松解术,1例患者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l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17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再手术者平均进行了28.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再手术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面瘫。结论 影响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情况较多,但血管压迫是其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再手术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首选,通过联合神经内镜符合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垂体瘤患者48例(96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垂体MRI、中心视野检查.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视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垂体MRI以及内分泌检查.对于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视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术前视力、症状持续时间等与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视野恢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前MD绝对值较低,肿瘤最大直径较小以及年龄较小的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5岁,以癫痫大发作就诊.外院头颅CT示:右顶叶凸出皮层外稍低于脑组织密度类圆形实质占位性病变,与脑组织之间可见模糊界限,局部颅骨推移性破坏,脑膜瘤可能性大,遂转来我院.2012年7月13日入院,入院体检: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行头颅增强CT示:肿瘤组织强化不明显.MR示:右顶叶实质占位性病变,T1WI为稍低于脑组织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T2WI为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周围水肿带不明显.增强MR扫描瘤体强化,但略不均匀,硬脑膜似见部分强化,与脑组织似有蛛网膜间隙,考虑脑膜瘤可能(图1~3).手术中见肿瘤凸出皮层外,基底位于皮层,与硬脑膜之间轻度粘连,周围可见蛛网膜间隙明显增宽.邻近颅骨推移性破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室管膜瘤.术后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阴性,全脊髓MR未见原发灶.术后定期复查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ICH患者肺部感染(pulmonary infection,P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8例自发性ICH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P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228例自发性ICH患者有100例(43.67%)发生PI,共分离病原菌14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8株 (86.48%)、革兰氏阳性菌10株(6.76%)、真菌10株(6.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吞 咽困难、GCS评分、出血量、气道侵入性操作、鼻饲、合并糖尿病、肺疾病、低蛋白血症与自发性ICH后 PI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吞咽困难、GCS评分<8分、 出血量≥100 mL、气道侵入性操作、鼻饲、合并糖尿病、肺疾病、低蛋白血症是自发性ICH后PI的独立危 险因素(P<0.05)。 结论 自发性ICH后PI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应重视年 龄≥60岁、吸烟、吞咽困难、GCS评分<8分、出血量≥100 mL、气道侵入性操作、鼻饲、合并糖尿病、 肺疾病、低蛋白血症等患者人群的病情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EMMPRIN单克隆抗体对ApoE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10只和ApoE基因缺失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ApoE~((-/-))As模型组、ApoE~((-/-))阴性对照组。利用ELASA试剂盒检测As模型动物外周血生化指标,观察EMMPRIN单克隆抗体对模型动物脂质代谢及As斑块的影响。利用RT-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模型动物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P-2)的表达。结果: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与ApoE(-/-)阴性As模型组的比较中,在TG、TC、LDL-C等指标中,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明显低于ApoE(-/-)AS模型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4.327, 3.295, 1.773,P<0.05)。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的HDL-C均高于As模型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8.438,P<0.05)。②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中主动脉VEGF和FGP-2表达量明显低于As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显示,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组中主动脉VEGF蛋白表达量与A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MPRIN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VEGF蛋白和FGP-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抑制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临床纳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59例,手术方案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同时寻找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59例患者中,43例接受了肿瘤全切术,11例接受了肿瘤次全切术,5例接受了肿瘤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症状均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5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后有53例激素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方面,16例患者发生尿崩,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下,8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8例患者术后存在肿瘤残余.围手术期间,未出现1例患者死亡,亦未出现感染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复发者.影响手术疗效因素方面,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侵袭性均对患者手术疗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微腺瘤与非侵袭性腺瘤应用该术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患者在术后往往需要配合放化疗,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醒脑静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集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1 1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清醒率(OR=2.50,95%CI=1.79~3.49)、清醒时间(MD=-4.20,95%CI=-5.45~-2.96)、GCS评分变化(MD=2.68,95%CI=2.44~2.93)、NHISS评分变化(MD=-6.12,95%CI=-7.46~-4.77)、APACHE-Ⅱ(MD=-3.61,95%CI=-4.37~-2.86)、预后较好率(OR=2.37,95%CI=1.81~3.10)、预后不良率(OR=0.46,95%CI=0.34~0.62)及血清炎性因子(TNF-a、IL-8、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显示,醒脑静能显著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率、缩短清醒时间、提高GCS评分、降低NIH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提高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与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U87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87)、U251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251)及U87和U251细胞的MACC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对MACC1的沉默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方法测定MACC1沉默对TMZ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胶质瘤干细胞GSCs-U87和GSCsU251中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均P 0.05)。shRNA-MACC1可以显着抑制MACC1表达(均P 0.05)。用不同浓度的TMZ处理后,与对照组GSCs-U87和GSCs-U251相比,TMZ对MACC1沉默的GSCs-U87和GSCs-U251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且MACC1沉默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数增高。结论 MACC1基因的沉默可增强TMZ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其对TMZ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