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不典型脑出血在临床上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误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难以鉴别,为提高脑血管病的确诊率,现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41例不典型脑出血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1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1.5岁;有高血压病史25例,冠心病史5例,糖尿病史1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例.血压偏低史3例.无典型的脑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颈强、意识障碍等表现.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10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其中男39例,女24例,60岁以上49例,GCS评分<10分48例.经过积极治疗,痊愈38例,死亡2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死亡18例,GCS评分<10分患者死亡20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多见于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率高,愈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脑卒中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变化。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经康复治疗的22例患者,未经康复治疗的对照组22患者,运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参数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数值比较临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评价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梗死应用颈动脉灌注治疗前后临床TCD监测的对比.方法 对36例急性脑梗死应用20%甘露醇+纳洛酮颈动脉灌注术在治疗前后行TCD临床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灌注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CD监测各参数明显改善,且脑部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流速、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改善明显.结论 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11—2015-01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未行溶栓治疗,按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如既往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检与治疗方式等,实验室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对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61.36%)、吸烟史43.18%、心房颤动70.45%、脑白质病变63.64%、抗凝治疗56.82%、大面积脑梗死72.73%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观察组FIB(3.93±0.54)g/L、LDL-C(2.03±0.64)mmol/L、TC(3.84±0.25)mmol/L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脉压(58.74±3.57)mmHg、NIHSS评分(15.84±1.82)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治疗)与观察组(他汀类药物+丁苯酞),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同时应用他汀类药物与丁苯酞,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