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袁投影点间3e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完成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结果患者术后3d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切口区疼痛均可耐受,无症状出院。3例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均明确改善,术后3例随访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均消失。结论由于该手术方式采用更微创的办法明确改善了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因椎间融合造成的纤维化椎旁肌的再次损伤,为临床解决大切口坚强固定引起的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因素。根据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为血液黏度正常组32例、血液黏度升高组68例及高黏血症2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后能否进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与颅脑损伤患者血液黏度升高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中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液黏度增加的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正常组术后局部脑梗死、术后再出血、迟发颅内血肿、脑水肿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血液黏度升高组及高黏血症组,而高黏血症组以上指标高于血液黏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中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有关。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会导致血液高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同时行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Dynesys )置入对重建脊柱生理性稳定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上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术后应用腰椎Dynesys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结果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X线片复查示腰椎过伸、过屈位各椎体活动度良好,椎间隙等宽;内置物位置良好,无临近节段退变、脊柱失稳、椎体滑脱现象。结论对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后置入Dynesys能够充分暴露肿瘤所在区域的视野,完整切除神经鞘瘤,有效避免损伤脊髓神经。 Dynesys既能达到传统强直融合的脊柱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重建生理性稳定,防止临近节段脊椎发生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 征。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 2023 年 8 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74 例 GBM 患 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 - 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代测序方法研 究分子病理学特征;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分析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期与IDH1突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 74 例 GBM 患者中男性占 60.81%(45/74),患者年龄为(55.23±4.58)岁。58 例为额叶肿瘤,16 例为 颞叶肿瘤。苏木精 - 伊红染色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82.43%(61/74)的肿瘤组织可见典型的栅栏状坏死、 血管增生、肿瘤异型性显著,符合典型 GBM 组织形态特点,其余肿瘤组织形态学符合 2 级或 3 级星形细 胞瘤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所有肿瘤 IDH1 R132H 染色均为阴性,Ki-67 染色示平 均阳性率为 38%。二代测序分子病理结果显示,所有组织IDH1/2均为阴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扩增阳性占 74.32%(55/74),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域突变占 59.46%(44/74)。细胞周期素依 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2A/B(CDKN2A/B)发生纯合性缺失的比例为 33.78%(25/74)。O6- 甲基鸟嘌呤 -DNA 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高表达占 47.30%(35/74)。结论 GBM 具有IDH野生型的分子 特征,部分病例伴有EGFR扩增、TERT 启动子区突变、CDKN2A/B纯和缺失、MGMT 启动子区高甲基化 的分子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积水的患者58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积水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好转有54例(93.1%),临床症状无变化有4例(6.9%);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24%,但经相应的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完全消失。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首选的办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和周围的监管区域可以脱离染色体,形成染色体外DNA(ecDNA)。因为其为非染色体遗传,ecDNA驱动高癌基因拷贝数和肿瘤内遗传异质性,赋予肿瘤快速改变其基因组的能力,加速肿瘤的演化,并导致治疗抵抗。此外,ecDNA的环形拓扑结构导致染色质的可及性增强,改变基因调节和癌基因转录,驱动肿瘤生长和进展。ecDNA从亲本肿瘤细胞到后代细胞的不平等分离迅速增加了肿瘤的异质性,从而为肿瘤提供了对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和药物治疗的适应性,并可能提供了肿瘤进化优势。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度最高的神经系统肿瘤,ecDNA在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讨论了目前关于ecDNA在GBM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中的影响,突出显示了新的研究并提出针对ecDNA的GBM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拓宽对GBM疾病的认识,助力未来从ecDNA的角度开发GBM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及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01—2015-01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血小板制剂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血小板制剂组的术后再出血量、术后1d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小板制剂组术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27%和5.45%,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32.73%和29.09%(P0.05)。血小板制剂组术后半年的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ADL分级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再出血风险,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斑蝥酸钠对CD4+ CD25+T细胞、CD25+ FOXP3+T细胞、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结果 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浓度升高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lOμg/ml,随着浓度的升高,斑蝥酸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减弱.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随着实验组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t=2.171,P=0.032;t=2.103,P=0.041;t=3.662,P =0.002;t =3.201,P=0.003;t =3.233,P =0.003),CD4+ CD25 +/CD4+和CD25+ FOXP3+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高于10 μg/ml时,斑蝥酸钠10、15、20 μg/ml组CD4 +/CD8+比值、CD4+ CD25 +/CD4+和CD25+ FOXP3+T变化均不大.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