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标准化开颅技术运用于额颞切口开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由同一术者利用标准化开颅技术完成的36例额颞弧形切口开颅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23例。结果 36例中,29例切开颞肌,7例未切开;骨瓣大小4 cm×3 cm~7 cm×8 cm;出血量5~65 ml,平均24.2 ml;开颅时间18~45 min,平均29.2 min。结论 额颞切口标准化开颅技术简单、快速,适合年轻医生学习掌握,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EVT治疗的142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造瘘口大小2~10 mm,平均5 mm。术后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其中119例(83.8%)症状逐步改善,2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6例(18.3%),保守治疗后恢复;发生颅内感染6例(4.2%),药物治疗后恢复;未见明显偏瘫、意识障碍、尿崩、明显记忆力障碍、基底动脉损伤、动眼神经损伤情况。失访10例,其余132例随访1~147个月,平均89.7个月,其中118例(89.4%)随访超过36个月。首次ETV失败10例(7.6%),发生时间在术后1~37个月,其中8例行CT检查后改行VPS,1例再次行ETV,1例术后5个月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而死亡。结论 ETV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长期有效率高,失败多发生于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根据病情可再次ETV或VPS解决脑积水。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7个月。3个月前发现头围逐渐增大,不伴呕吐、抽搐等。入院后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头围稍大,发育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MRI示左侧额顶部巨大占位(图1A~D)。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左额顶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与额叶脑组织有明显分界,病变灰黄色,质地韧,血供丰富,囊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病变深部可见淡黄色胶冻样病变组织。术后恢复好,无呕吐,无抽搐,四肢活动  相似文献   
4.
甘武  詹升全  郭文龙 《广东医学》2023,(11):1395-1398
目的 探讨全显微镜下开关颅在个体化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中的应用效果及显微培训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全显微镜下个体化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开关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诊断、切口长度、开关颅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复查情况、切口相关并发症等信息,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共纳入患者43例,男13例,女30例,年龄25~72岁,个体化切口长度3~7 cm。结果 所有43例均按术前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无暴露不足情况,无术中延长切口,无扩大骨瓣,未使用头皮夹,术后均未留置引流管,均采取无需拆线缝合技术。开颅时间17~42 min,平均(25.2±3.8)min,关颅时间14~50 min,平均(25.6±8.3)min。所有患者随访1~19个月,1例听神经瘤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颅内感染并伤口脑脊液漏,予手术修补并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未发现伤口红肿、流脓等感染病例,未发现伤口裂开病例。结论 全显微镜下个体化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开关颅安全有效,符合精准微创的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的趋势,是年轻医生开展显微培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