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上清液对骨髓巨噬细胞的增殖、吞噬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探讨NSCs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及胚胎干细胞(ESCs)来源NSCs的上清液处理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SRB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来源细胞在含L929上清液的培养液中培养7d可获得良好的巨噬细胞。NSCs培养基组、NSCs上清组和ESC—NSCs上清组巨噬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1.2)%,(135±2.1)%和(132±3.4)%,油红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0.7±4.5)%,(92.2±3.7)%和(89.5±4.3)%。相比NSCs培养基组,NSCs上清组和ESC—NSCs上清组的IL-6、IL-10含量增高,而TNF—α含量下降(〈0.05)。结论原代培养的NSCs、ESC来源的NSCs上清液均可促进骨髓巨噬细胞增殖,增强其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呃逆是否可作为Cushing溃疡合并出血的首发症状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以呃逆为首发症状的Cushing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呃逆首次出现时间与第1个24 h胃肠减压引流量之间的关系,比较1 h内综合治疗和超过1 h治疗的患者的出血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病死率之间的差别。 结果呃逆首次出现时间与第1个24 h内胃肠减压引流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02)。呃逆发生1 h内治疗组较超过1 h治疗组出血持续时间缩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更低,病死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呃逆首次出现时间与第1个24 h胃肠减压引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在呃逆出现1 h内诊断Cushing溃疡合并出血,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布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A(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率,颅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多于颅外动脉斑块检出率,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率(17.5%)大于颈内动脉颅外段(6.6%),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颅内动脉中基底动脉的狭窄率最低(12.2%),大脑后动脉狭窄率最高(42%),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0).此外,颅内血管发生钙化斑多于颅外动脉,其狭窄率也高于颅外动脉.结论 CTA在诊断和评估方面价值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对颅内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自发性肾上腺出血临床判别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收住并确诊的8例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表现为患侧腰痛,1例表现为双侧腰痛,1例患者表现为腹部不适,伴乏力。B超检查提示:2例表现为患侧肾上腺囊性肿物,6例表现为低回声肿物,其内可见点状回声;增强CT扫描提示:患侧出血信号伴周围组织水肿,肿物无强化;2例出现肾上腺危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对症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目前随访未发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结论 B超、增强CT、MRI等可帮助诊断自发性肾上腺出血,但临床上往往识别率低,易误诊为尿路结石等,因此对表现腰腹痛症状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行外科切除部分肾上腺及血肿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是一组少见的临床综合的症状症候群总称。1988年由Call和Fleming 首次报告,至今已有200例左右的文献报道,世界各地均有报道[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4年10月~2010年1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及2004年10月~2006年8月入住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的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连续观察入院7d内血压,记录随访6个月时死亡情况.对影响急性期预后的各因素进行Logist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8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压与预后呈L型关系,即当收缩压(SBP)<120mmHg,舒张压(DBP)<70mmHg时死亡率均明显升高.7d内平均SBP与预后呈U型关系(P<0.05),即当SBP在120~140mmHg之间预后最好,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死亡率均升高.7d内连续性变异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变异率越大死亡率越高.24h内血压下降率与预后呈u型关系,下降率不超过20%时预后最好(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血压因素为血压的连续性变异率.结论 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入院7d内血压的处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