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为分枝杆菌重组工程系统(pJV53)加筛选标记,建立一种分枝杆菌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方法  为pJV53加入蔗糖反筛选基因SacB和突变的潮霉素抗性基因hygS,通过潮霉素抗性恢复指示耻垢分枝杆菌(Ms)体内同源重组的成功,为突变株的筛选提供标记;通过蔗糖反筛选挑选脱去质粒的突变株。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JV53-SacB-hygS,筛选出MSMEG_4487 G188A突变株以及利福平耐药的Ms rpoB D516Y和Ms rpoB H526Q突变株,并成功将以上突变株脱去质粒。   结论  pJV53-SacB-hygS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筛选突变株,并对突变株进行脱质粒操作,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D516Y和H526Q的突变与该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08至09 40例经评估适合行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试验组采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定位器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扫描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肺穿刺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24.0±3.9)min和(27.3±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5%(15/20)和25%(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扫描次数分别为(4.1±0.5)次和(6.0±1.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20)和4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0%(1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结论 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前较为精确地规划了穿刺路径,机械臂实时立体引导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扫描次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3084编码的酯酶Lip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  方法  从MTB H37Rv标准毒力株扩增Lip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诱导LipR蛋白表达并纯化,Western blot鉴定;进行LipR酯酶活性检测,分析影响LipR酶活性的因素;将重组质粒于小鼠胫前肌肉注射0.1 mL(含质粒DNA 100 μg)3次(第1,8,15天),末次注射后7 d,处死小鼠,取肺、脾脏进行细胞因子检测。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发现LipR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103;在标准水解活性实验条件(40 ℃,pH7.5)下,其最适水解底物为4-硝基苯基乙酸酯(pNPA,C2);以4-硝基苯基丁酸酯(pNPB,C4)作为底物,测得LipR水解活性的最适pH值为8.5,最适反应温度为40 ℃,说明LipR是一种相对耐碱耐热的酯酶;而在不同的除垢剂或金属离子存在的环境下,LipR水解pNPB的活性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重组质粒注射小鼠后,发现LipR能抑制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的分泌,但IL-10分泌量增加。  结论  酯酶LipR可能参与帮助MTB协同抵抗宿主内苛刻的环境,并充当免疫调节剂,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3岁,主因头晕8d,言语不清3h于2016年2月17日入院.患者8d前出现头晕,表现为天旋地转感,走路不稳,身体向左右摇晃如醉酒感,无视物双影、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①后循环缺血;②高血压3级,很高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脑保护等治疗8d,头晕、走路不稳症状加重,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红色及咖啡色样物质.  相似文献   
5.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OAPS)是一种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s)持续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妊娠包括反复早期流产、子痫或子痫前期、胎盘功能不全相关并发症及孕中晚期胎儿死亡等。APLs介导的补体活化是OAPS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多项研究显示APLs免疫复合物主要通过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启动,通过旁路途径进一步扩增,主要通过C5a与C5a受体结合介导炎症反应,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以补体通路为靶向的药物未来可能成为OAPS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对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后仍然出现病理妊娠结局的难治性OAPS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 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梅毒产妇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方法: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访谈14例梅毒产妇,记录并整理资料,采用Colaizzi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梅毒产妇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主要有:悲观消极的情绪等心理反应、疾病的不确定性、心理状态的改变和支持系统。结论:通过对梅毒产妇在诊疗过程中的真实经验和内心感受进行研究,使护理人员对梅毒产妇的内心情感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可使护理人员由个性化护理向综合性健康护理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 探讨PAPS进展为SLE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5年2月—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62例PAPS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治疗和预后。Kaplan-Meier分析PAPS患者SLE的发生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PAPS发生SLE的危险因素。结果 262例PAPS患者中, PAPS未发生SLE患者249例(PAPS组), 发生SLE患者13例(5.0%)(PAPS-SLE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存在心脏瓣膜病变(HR=6.36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HR=7.203)、低补体C3血症(HR=25.715)、低补体C4血症(HR=10.466)为PAPS发生SLE的危险因素, 发生动脉血栓事件(HR=0.109)为保护因素, 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 病程10年以上PAPS患者SLE发生率为9%~15%。羟氯喹治疗对PASP患者是否发生SLE无影响(HR=0.753, 9...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用药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丁基苯酞序贯治疗(丁苯酞注射液100mL 2/d,静脉静点,疗程为2周,后改为丁苯酞软胶囊0.2 g 3/d,口服,疗程为10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情况.结果:两组连续治疗2、8、12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43,715.750,P<0.01),且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治疗2周、12周后BI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82,36.417,P<0.01),治疗2周时丁基苯酞组及常规组治疗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12周后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基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延缓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