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截瘫病人可通过手术建立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来重构膀胱的神经支配,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免疫学病因与发病机理是近年研究的重点之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Th1)2型(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平衡的变化与妊高征的关系引起了关注。研究表明,先兆子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2、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而IL4、IL-10等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少。  相似文献   
3.
经股后肌群注射DiI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胞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股后肌群注射DiI行逆行示踪以精确显示支配神经元胞体在脊髓的时空分布情况.方法 新生昆明小鼠65只,经左后肢股后肌群注射DiI,在注射2、4、6、8、12、24 h和2、4、7、14、28 d及2、3个月后观测背根神经节和腰段脊髓示踪荧光的分布和强度.结果 ①示踪细胞分布在左侧L2~S2脊髓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主要集中在L4~L6段;②注射DiI 6 h后,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可见发微弱红色荧光的神经元;③标记的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多,4 d达到高峰;④6~24 h每个标记神经元荧光逐渐增强,24 h后达到高峰;⑤3个月后荧光强度无显著降低.结论 经股后肌群注射DiI作逆行示踪,可快速、准确、持久地标记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且适当延长示踪时间可提高神经元的标记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 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 用0.01 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 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 用0.01 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慢性脱髓鞘动物模型中髓鞘修复的作用。方法:持续给予CPZ喂养12周诱导小鼠慢性脱髓鞘模型,采用快蓝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等方法检测各组髓鞘变化,观察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对髓鞘修复的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标志物Olig2,比较药物对OPCs的影响。结果:氟哌啶醇可以阻止髓鞘的自发性修复;喹硫平能促进慢性髓鞘再生的进程。在髓鞘修复过程中氟哌啶醇使OPCs数目减少;喹硫平可以促进OPCs增生。结论:在脱髓鞘模型中,氟哌啶醇抑制髓鞘自发修复,喹硫平可以促进髓鞘的慢性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两种药物对OPCs的不同作用有关。OPCs可能是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凋亡或细胞分化紊乱在肿瘤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Fas(MPO-1/FasR/CD95)是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NR/NGFR)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Fas胞质区(C端)的15个氨基酸为负性调节区,其最末端的3个氨基酸残基(SLV)对FAP-1的PDZ3(GLGF)结构域起了关键作用。 FAP-1是一种250kD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PTP),由N端(膜结合区)、C端(催化区)和6个PDZ结构域组成。它与Fas在胞浆区结合后,能影响凋亡信号的传导,从而阻止Fas诱导的细胞凋亡。1995年,FAP-1首次被发现与FasC端15个氨基酸结合,从而抑制Fas信号的转导。而在拮抗Fas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组织或细胞系中均有FAP-1的高表达,而提高FAP-1在T细胞系中的表达可以部分抑制Fas诱导的凋亡。从而推定FAP-1是Fas信号转导中的负性调节因子。FAP-1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神经—内脏神经人工反射弧建立后,大鼠膀胱肌间神经丛分布的改变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脊髓横断组和手术重建组。手术重建组大鼠术后饲养3个月,与脊髓横断组大鼠一起进行脊髓横断,再继续饲养3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DiI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免疫荧光的方法显示DiI阳性标记细胞中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改良的Karnovsky-Roots法检测膀胱铺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DiI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前角,ChAT阳性细胞和DiI阳性标记细胞部分重叠。手术重建组和对照组相比,膀胱肌间神经纤维的数量较少,染色浓度也较浅(P<0.05);而手术重建组神经纤维密度较脊髓横断组增大,染色浓度增强(P<0.05),且出现明显的神经再分布。结论人工体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新的传出支为体神经,可以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元的递质仍为乙酰胆碱,膀胱内胆碱能神经纤维再生和乙酰胆碱活性增强且出现神经再分布,这可能在膀胱的控制性排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并予以分类鉴定和测定其纯度。方法取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分离成细胞悬液,经差速贴壁后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里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法对培养盖片上的细胞予以鉴定、分类,结合Hoechst荧光染核,计数各细胞成分的含量。结果细胞贴壁生长好,神经元占87.8%,其中,运动神经元达70.9%,星形胶质细胞占7.5%,NF200和GFAP染色皆为阴性的细胞占4.7%。结论差速贴壁接种法结合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培养脊髓腹侧组织能有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快速增殖,能培养出高纯度的神经元,尤其是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人工反射弧建立后大鼠膀胱胆碱能神经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神经一内脏神经人工反射弧建立后,大鼠膀胱肌间神经丛分布的改变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脊髓横断组和手术重建组。手术重建组大鼠术后饲养3个月,与脊髓横断组大鼠一起进行脊髓横断,再继续饲养3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DiI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免疫荧光的方法显示DiI阳性标记细胞中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改良的Kamovsky—Roots法检测膀胱铺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DiI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前角,ChAT阳性细胞和DiI阳性标记细胞部分重叠。手术重建组和对照组相比,膀胱肌间神经纤维的数量较少,染色浓度也较浅护〈0.05);而手术重建组神经纤维密度较脊髓横断组增大,染色浓度增强妒〈0.05),且出现明显的神经再分布。结论人工体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新的传出支为体神经,可以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元的递质仍为乙酰胆碱,膀胱内胆碱能神经纤维再生和乙酰胆碱活性增强且出现神经再分布,这可能在膀胱的控制性排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EPHB2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初步鉴定、分析该基因的启动子。方法在对人EPHB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在EPHB2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已明确的前提下,克隆了该基因的5′侧翼区,并对该区进行功能分析,分别构建了5种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将它们瞬时转染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EPHB2的5′侧翼区的-138~ 83区域的启动子活性不高,而从-425~ 83开始显著升高,-1174~ 83区域的启动子活性又出现明显降低。结论人EPHB2基因启动子的较小区域位于其5′侧翼区的-425~-139区域。另外,在-1174~-970区域可能存在着沉默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