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探讨MCP-1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01~2008-06在我院住院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大血管病变组40例,非大血管病变组44例,设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同时测定其他一些临床生化指标. 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MCP-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非大血管病变组(Non-MVC)比较,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 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提示FPG和LDL-C是影响血清MCP-1水平的危险因素(β=0.412,P<0.01;β=0.332,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的原因可能跟长期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且由此影响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冠心病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凝血因子Ⅶ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凝血因子Ⅶ水平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遗传因素主要指存在于凝血因子Ⅶ基因中的多态性.其中比较重要的多态性位点有:(1)位于凝血因子Ⅶ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剌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21例患者进行心包穿剌置管引流,间断抽吸放液,观察3~8天,拨除引流管。结果21例患者,心包积液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20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5.2%,20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没有观察到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刺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常规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急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以血压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并导致重要脏器进行性损害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时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我院于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对诊断高血压急症的62例病人应用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为主紧急降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凝血因子VII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凝血因子VII水平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遗传因素主要指存在于凝血因子VII基因中的多态性,其中比较重要的多态性位点有: (1)位于凝血因子VII启动子区域323 bp处的10 bp插入/缺失多态性;(2)位于凝血因子VII 8号外显子353位氨基酸(R353Q);(3)凝血因子VII基因内含子7的37 bp串联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HVR4).我们采用了PCR-RFLP的方法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因子VII 5′F7、R353Q、HVR4多态性,探讨老年人冠心病与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硝苯吡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硝苯吡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的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来源  84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根据临床表现 ,经B超、胃镜、结肠镜及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无高血压史、冠心病史 ,年龄在 18~ 6 1岁 ,男 44例 ,女 4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具可比性。二、治疗方法 A组 :硝苯吡啶每次 10 0mg ,每日 3次 ,肠复康片 ,每次 2片 ,每日 3次 ;B组 ,肠复康 2片 ,每日 3次。疗程均为 2周。有心理障碍者 ,加用心理疗法 ,主要是耐心解释病情 ,…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及其相关因素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心力衰竭患者组按照心衰程度、LVEF、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等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心衰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LVEF水平、不同疾病构成及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合并窦性心率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我们对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 ,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旨在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1 974年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确诊为CHF的患者 98例 ,年龄 39~ 72(平均 47.6)岁 ,心功能Ⅲ~Ⅳ级 ,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0 %。其中缺血性心脏病 64例 ,扩张型心肌病 1 0例 ,瓣膜性心脏病 2 4例。分为治疗组 49例 ,对照组 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原发病、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