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成年人小肠各段粘膜层内的淋巴细胞的分布规律,为探讨小肠粘膜的免疫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成年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粘膜层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计数。结果上皮内淋巴细胞各段间无显著差异,固有层淋巴细胞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绝大部分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区,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核水平,P〈0.01。结论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多位于核下方,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数量自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片段睡眠(SF)对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胰高血糖素(Glu)含量的影响及其莫达非尼干预对片段睡眠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SF模型组,莫达非尼(M)组和SF+莫达非尼(S+M)组。应用自行研制的片段睡眠剥夺平台(专利编号:201807057U),制作SF小鼠模型,SF模型组小鼠和(S+M)组小鼠进行72 h的SF。M组小鼠和(S+M)组小鼠灌胃给予莫达非尼420 mg·kg~(-1)·d~(-1)×3 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的Glu含量。结果 SF模型小鼠和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Glu的含量显著比C组小鼠增加(P<0.01)。与SF模型小鼠比较,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Glu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枕叶皮质Glu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SF模型小鼠脑内Glu含量改变,提示中枢Glu可能参与了SF的病理生理过程;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中Glu含量比SF模型小鼠增加,而枕叶皮质中Glu含量比SF模型小鼠减少,提示脑内Glu可能参与了莫达非尼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近5年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约为2.14∶1。诸多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35%对0,P=0.000)、饮酒(28.33%对0,P=0.002)比例高于女性,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10.71%对0,P=0.030)。男性脑出血病因以高血压居多(40%对14.29%,P=0.016)、女性以脑血管畸形为主(50%对23.33%,P=0.012),男性脑出血好发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35%对14.29%,P=0.045)、女性以脑叶为主(67.86%对40%,P=0.015)。提示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在危险因素、出血部位、病因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5.
睡眠与睡眠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睡眠的普遍性及影响睡眠的基因在不同生物物种间的保守性,表明睡眠是生物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遗传学的发展开启了一种新的方法以研究睡眠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机制,使我们对睡眠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我们将对不同生物物种与睡眠相关的基因以及睡眠障碍与遗传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后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CISS)的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2月由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至海南过冬或旅游的,到海南3周内发生脑梗死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患者9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血液学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分型及CISS,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CISS以穿支动脉病变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50.0%和38.5%,心源性脑卒中型4.2%,原因不明型7.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脑卒中型、穿支动脉病变型和不明原因型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有差异,单发病灶以穿支动脉病变型比例最高(69.6%),多发病灶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最高(85.2%)。危险因素以高血压(70.8%)和糖代谢异常(61.5%)最常见。结论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以穿支动脉病变最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有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患者秋冬季迁徙时,尤其需警惕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海南驻岛部队官兵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驻海南岛的海、陆、空8个单位共423名集中体检的官兵展开现场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占74%。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初筛,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后续1个月的电话随访,最后确诊是否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附加症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海南驻岛部队官兵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为13.4%,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常见的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发生胸闷/胸痛、心慌/心悸、头晕/晕倒及上腹部不适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P<0.05)。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训练强度大、睡眠质量差和值夜班有关(P<0.05)。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容易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适;训练强度大、睡眠质量差及值夜班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是否能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进展或减小cIMT。方法检索国内外多个电子数据库,纳入西洛他唑与对照药物对cIMT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6项随机对照试验和2项队列研究,入组1107例患者,试验组(西洛他唑口服)533例,对照组574例。通过荟萃分析,试验组用西洛他唑6个月、1和≥2年均能使cIMT的最大值变小,均数差分别为-0.04 mm(95%CI:-0.05~-0.03,P=0.000)、-0.04mm(95%CI:-0.05~-0.03,P=0.000)、-0.08mm(95%CI:-0.11~-0.05,P=0.00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服用西洛他唑6个月、1、≥2年均能使cIMT的最大值变小,但仍需更大样本的临床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额颞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以选择性、进行性神经元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LS与FTD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遗传特征有所重叠。与单纯的ALS或FTD相比,ALS-FTD(ALS合并FTD)的疾病进展速度更快,患者的生存期也更短。目前,尚未阐明ALS和FTD的发病机制。许多研究揭示,ALS与FTD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神经系统残存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存在反式激活应答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on response DNA-binding protein 43 k Da,TDP-43)阳性包涵体。研究发现,ALS和FT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TDP-43蛋白失去正常的细胞核定位,而在细胞质内聚集形成包涵体。由此推测,TDP-43蛋白的核内转入机制缺陷导致其正常功能丢失及获得性神经毒性可能是ALS-FTD发病的始动因素之一。本文对核质转运障碍在ALS-FTD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