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位于济南市西郊,东、南邻玉符河,北临济兖公路,西邻农田。医院现设有病床1000余张,是国内建院较早的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设计已建成的门诊医技综合楼包括门急诊、医技、科研、办公等功能,总建筑面积27000m2,地上12层,地下1层。该楼在设计中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及可持  相似文献   
2.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凯  游超  韩林  郭东生  鲍文公  雷霆  李龄 《中国康复》2007,22(3):191-19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DCD10)调控胶质母细胞瘤(GBM)迁移和侵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GBM细胞系(U251和U373)构建稳定转染的PDCD10过表达(oxPDCD10)或沉默(shPDCD10)的GBM细胞系。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三节指骨拇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组患儿4例5指,男1例,女3例,手术年龄5个月至2岁。按Wood分型:I型2指,Ⅱ型3例。合并多指4指。I型采用直接切除多余指骨,Ⅱ型采用多余指骨截骨内固定,合并肌腱畸形者重建肌腱。结果4例患儿在门诊获得8个月至3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分型,I型采用直接切除多余指骨,Ⅱ型采用多余指骨截骨内固定的方法是治疗儿童先天性三节指骨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坐位乙状窦后入路4例,坐位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翼点入路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8个月,次全切除2例均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术前KPS评分为(75±6)分,术后KPS评分为(84±8)分,随访1年KPS评分为(90±5)分。结论 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者经验及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坐位可以作为大部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手术体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长期随访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2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手术时年龄为3~142个月,平均随访4.9年(2~12.5年),按年龄、术前是否曾行理疗及术式进行分组,根据改良Cheng and Tang疗效评分标准,使用头颈部旋转角、侧屈角、瘢痕、颅面部畸形、肌束情况、头斜及主观评价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总评分为优79例(65.8%),良37例(30.9%),中1例(0.8%),差3例(2.5%),优良率为96.7%.按生长发育特点分为Ⅰ组(≤1岁)、Ⅱ组(1~3岁)、Ⅲ组(>3岁),之后对各指标优率进行x2检验,在瘢痕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总评分、旋转角、侧屈角、头斜及肌束挛缩方面,Ⅰ组和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P<0.05,提示3岁以内优率更高;在颅面部畸形方面,Ⅱ组和Ⅲ组分别与Ⅰ组比较,P<0.05,提示1岁以内优率更高;在医生的主观评价方面,3组之间相互比较,P<0.05,提示年龄越小,优率越高.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3岁以内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1岁以内手术疗效最佳.对于1岁以内接受正规理疗6个月无明显效果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岁以内严重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式.方法对Ponseti方法与肌力平衡术治疗的68例96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6个月以下组及7月~1岁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个月以下组及7月~1岁组的Ponseti方法与肌力平衡术两种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onseti方法可以作为1岁以内先天马蹄内翻足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7月~1岁儿童应考虑使用肌平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间歇性断食对老年前期肥胖大鼠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经42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造模,根据体质量选取模型鼠进行间歇性断食干预.干预方法为每2周断食72 h,总干预时间18周.干预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4项检测.收集粪便,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结果 间歇性断食组体质量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P<0.05);空腹血糖显著上升(P<0.01);葡萄糖耐量测试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糖耐量减退(P<0.05);HE染色显示间歇性断食轻度减少肝脏脂肪变性.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断食组肠道菌群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YS2、RF32、Helicobacteraceae(螺杆菌科)增加,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Roseburia(罗氏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韦荣球菌科)、Ralstonia(青枯菌属)、Bradyrhizobiaceae(慢生根瘤菌科)和RF39减少.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radyrhizobiaceae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大鼠体质量与RF39呈负相关.结论 间歇性断食能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老年前期肥胖大鼠体质量和血脂水平,但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美布汀组40例,奥美拉唑组40例,奥美拉唑和曲美布联合汀治疗组40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曲美布汀组给予曲美布汀0.1g,3次/d,餐前口服,一周为一疗程,共3周。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餐前口服,一周为一疗程,共3周。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治疗组给予曲美布汀0.1g,3次/d,餐前口服;同时服奥美拉唑20mg,2次/d,餐前口服。一周为一疗程,共3周。结果 3组经治疗后自觉症状和内镜下表现均有改善,但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结论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