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睡眠障碍和神经疾病发作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老年性睡眠障碍常能导致一些神经疾病的发生,如痴呆和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增加。另一方面,夜间睡眠可使一些老年神经病(如各种原因的痴呆、帕金森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加重或出现日落综合征。卒中可以伴发睡一醒节律颠倒和呼吸暂停。有些特殊病变部位,在脑电图可出现特定的异常睡眠波。  相似文献   
2.
缺血是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缺失(TND)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偏头痛、癫痫、低血糖和硬膜下血肿.通常在TND鉴别诊断中不考虑贫血原因,本文报道2例贫血患者并发TND.例1,男,67岁,因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有痛风和高血压史.入院前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左颈动脉狭窄90%,右侧狭窄85%.入院检查:面色苍白,血压170/90mmHg,脉搏80次/分,Hb8.3g/dl,心电图示左室肥大,胸片示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病或附壁血栓.出院后2周因全身乏力,非流利性表达性失语再次入院.化验:Hb5.6g/dl,大便带血.头颅CT(一),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灶.以后数月因胃肠道出血多次而住院,每当Hb<5gdl,即出现失语,输血后症状改善.最后检查出血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电解质紊乱的特征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0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钠、钾紊乱的频率和性质。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在24小时和1周后低钠发生率分别为67.50%(145/200)和62.50%(90/144);高钠发生率分别为0.50%(1/200)和6.25(9/144),低钾发生率分别为15.50%(31/200)和13/89%(20/144);有2例在1周后发生高钾。除1周后发生的9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外,其他各种钠、钾紊乱均被纠正  相似文献   
4.
丙炔苯丙胺治疗Parkinson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炔苯丙胺是治疗Parkinson病的神经保护剂,已日益被重视。人类和动物实验证实,四氢吡啶经单胺氧化酶-B催化反应转化为强亲和毒素,可选择性损害多巴胺神经元致Parkinson病。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告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9例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由腰穿证实)进行血清T_3、T_4测定,结果发现卒中急性期(2周内)T_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1例在治疗后第三周T_3恢复正常,3例丘脑梗塞T_4明显升高(P<0.001)。6例死亡和14例康复的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前T_3、T_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太文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卒中T_3、T4变化有特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CT和MRI诊断中发现老年人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白质出现散在损害引人注目。近来功能影像的发展使它有可能测定这些病人局部脑血流量,但是在脑白质区域髓质供血A的病理研究缺乏。本研究评价硬化的髓质A和缺血性脑白质变化以及衰老和高血压中痴呆和非痴呆患者之间关系。检查来自四所医院150例脑尸解标本。不同年龄的非神经精神病患者110例。20例脑标本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12例男、8例女性,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因癫痫接受外科治疗者占很小的百分比.本文报道8例50~60岁或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全部病人术前评价包括含有发作期EEG记录的延长视频—EEG监测、神经心理学检查、讲话和语言评价、视野、头部MRI和脑动脉造影.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作皮层电图描记.随访时间最短为一年.术后3个月作以下项目的检查:睡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急性期合并高钠血症22例临床分析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沈祖佑上海公用事业职工医院沈美琴脑卒中急性用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征了解较少,未见报告。现将我院1989年元月至1993年3月期间住院的此类病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我们收集了本院病案室650例...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致Wallenberg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疱疹病毒感染累及锥体束致迟发性偏瘫临床并非少见,但未见延髓外侧综合征报告,现介绍一例。患者,男,55岁,工人。1990年10月16日入院。4天前右太阳穴处疼痛。周身不适,2天后出现右面部及左侧肢体麻木,头晕不能站立,伴呕吐胃内容物,无视物旋转,既往无高血压史。查体:BP18.7/10.7kPa,神清,瞳孔等大,眼球运动正常,双跟有粗大水平眼震,快相向右。声音嘶哑,伸舌右偏,额纹对称,右面部呈洋葱皮样痛觉、温度觉减退,张口下颌不歪,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左侧上下肢痛觉及温度觉减退,触觉、位置觉正常、锥体束征(-),Romberg氏征(+),向右倾倒,步态基底宽。入院后第4天(10月20日),右眼外眦、鼻唇沟旁均有绿豆大小簇状疱疹,少数呈水疱。第9天结痂,逐渐脱落。CSF常规及生化正常。头颅及脑干CT精细扫描未见异常。入院给予口服强的松,静滴低右治疗,3周后头晕减轻,发音正常,眼震消失,右面部痛觉明显好转,伸舌仍右偏,左侧肢体痛觉稍有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