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备战打赢的教育总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军队卫生学任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外军任职培训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加强军队卫生学任职教育的总体思想;并结合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现状和实际,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对策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军队卫生学任职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保留血液供应的大鼠还原论式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探讨性别因素对其实验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一级SD大鼠90只,雄50只,雌40只,体质量225~250g。分成雄鼠1组40只,雄鼠2组10只,雌鼠组40只,用切割辅以吸除的方法全横断脊髓,保留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2组致伤后即刻处死取材,雄鼠1组和雌鼠组观察6周后处死取材。雄鼠2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雄鼠1组和雌鼠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定并记录病死率、压疮发生率。结果:进入BBB运动功能结果分析雄鼠1组和雌鼠组分别为27只和37只大鼠,雄鼠1组脱失13只,雌鼠组脱失3只。①雄鼠2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且保留了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1组和雌鼠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均显示两组模型损伤区脊髓离断完全,无组织残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雄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能力,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并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针对环境微生物课程的特点采用目标教学方法,对3个环节进行控制:首先,在教学准备环节通过研究教学对象,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其次,在导学达标环节通过引导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最后,通过3级目标评价机制确定教学目标完成。这种目标教学的方法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军队卫生学实验教学的特点,针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围绕教学设计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的形式检测教学效果。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学习能力,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提供更有激励和更愉悦的教学体验,但是PBL教学法并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课程考核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高原心脏病教学中的质量评估.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接受"高原低氧心脏病教学"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共106人,根据教学分班,将其中53名学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其余53名学员作为研究组,应用PBL教学法,比较...  相似文献   
6.
血-脑(脊髓)屏障损伤范围的观察方法多为注射外源性示踪剂,我们曾在大鼠实验中采用内源性血浆IgG作为示踪剂,取得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在大鼠脊髓撞击伤模型中以静脉注射的兔IgG为外源性示踪剂,用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并比较了大鼠与兔两种IgG在脊髓内的分布。用图像阈值分割技术处理图像后,分析了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h,1d,3d,5d,7d,14d)两者的异同,发现在血-脊髓屏障已恢复的部位仍有残留的内源性IgG,而外源性IgG可精确地反映注射当时血-脊髓屏障的改变。这种方法可有效地用于诸如不同药物保护血-脑屏障的时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下干撕脱伤和离断伤后急性期残留神经中炎性细胞的侵润和c-Fos表达情况,为臂丛损伤后疼痛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制作单侧臂丛下干撕脱伤和离断伤的大鼠模型,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后急性期残留神经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情况和c-Fos表达.结果:下干离断伤5h后在断口附近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侵润,而相应的背根节几乎没有,c-Fos表达亦限于断口附近;下干撕脱后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断口处、背根节和脊神经中枢支中均大量聚集,c-Fos也不仅在断口处的Schwann细胞中有表达,在背根节和脊神经中枢支也有大量分布.结论:撕脱伤引起的炎性和Schwann细胞反应比离断伤更强烈,且范围更广,这可能是撕脱伤比其他损伤方式引起更严重神经病理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脊髓挤压伤后血-脊髓屏障(BSCB)的通透性变化,本研究选用体重180~200g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脊髓损伤组(n=6)。后者又分为伤后0、8、24、72h以及1周、2周等6组,每组6只,再分为A组、B组,每组各3只。脊髓损伤组A组的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和B组动物股静脉注射30g/L伊文思蓝,30min后,以温生理盐水及4%多聚甲醛灌注动物,取出脊髓,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脊髓挤压伤术后72h内,损伤区周围均可见伊文思蓝染色,至1周后损伤区周围未见伊文思蓝染色。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72h内可能为有效给药时间窗,1周后给药,药物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将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pH培养环境对体外培养大鼠嗅鞘细胞(OECs)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成年大鼠嗅球培养OECs,培养第8d用S-100免疫组化鉴定纯度后,改用不同pH值(6.8,7.0,7.4,7.8)的DF12培养液继续,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形态学变化。在不同pH条件下继续培养第3d时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pH环境中的细胞活力,并用碘化丙啶(PI)和Ho-echst33342荧光双重染色观察细胞死亡率。结果显示:大鼠OECs纯度为(70±4)%;pH7.4组OECs生长旺盛,pH6.8组及pH7.0组OECs生长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出现死亡细胞;pH7.8组OECs广泛死亡;MTT试验表明,pH7.4组的OD值显著高于其他各pH组。PI/Hoechst33342双重荧光染色显示,在pH6.8、pH7.0和pH7.8组死亡OECs的百分比分别为(27.6±7.8)%、(31.7±7.2)%和(62.3±5.6)%。在pH7.4组未见到死亡的OECs。研究结果表明OECs对酸、碱性环境改变均较敏感,尤其是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脊髓损伤时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和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将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挤压伤后0h、8h、24h、72h、1w、2w、4w等8组。分别以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小胶质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股静脉伊文思蓝注射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结果显示,脊髓损伤面积在伤后8h组明显扩大,72h达顶峰,1w组时面积回缩并维持到实验最后(4w)。在伤后24h组可观察到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后一部分迁移入损伤区内,吞噬坏死组织,变成巨噬细胞。至4w时,HE染色切片上仍可在伤区内见到小胶质巨噬细胞。伤区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仍可见于伤后4w。伊文思蓝不能通过正常的血脊髓屏障,脊髓挤压伤后即可进入脊髓,分布于损伤区及其邻近。至1w时脊髓内已无伊文思蓝,血脊髓屏障恢复正常。此现象与脊髓伤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长期存在的事实不一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损坏血脊髓屏障,血脊髓屏障在脊髓挤压伤后1w已恢复,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却可在伤后长期存在,说明单纯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不足以破坏血脊髓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