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尿生殖系炎性假瘤 (IPT)少见 ,我们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儿 ,男 ,9岁。因肉眼血尿 1个月 ,右侧腰痛 1周 ,伴轻度排尿刺激症状 ,于 2 0 0 1年 1 1月 8日就诊。无泌尿系统阳性体征。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形细胞。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实性占位 ,凸入膀胱 ,右肾重度积水。IVU右肾 60min未显影 ,膀胱右后壁可见充盈缺损。MRI示右输尿管下段梭形占位 ,凸入膀胱 ,未侵犯周围组织。MRU示右肾重度积水 ,膀胱图像与IVU近似。诊断 :右侧输尿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硬膜外麻醉下探查 ,术中冰冻切片提示炎性肿物 ,但切除后输尿管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俯卧位与斜卧位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83例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不同体位分为俯卧位组(42例)和斜卧位组(41例)两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体位治疗方法后,斜卧位组患者的临床一期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的优于俯卧位患者的水平;在手术时间、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三项指标比较上,斜卧位组患者的水平显著的优于俯卧位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实践过程中,与俯卧位相比较,采用斜卧位经皮肾镜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病理形态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T24细胞,通过皮下接种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并于肿瘤生长至直径0.2~0.3cm、0.5~0.8cm、1.0~1.5cm时切除肿瘤,利用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CD31阳性细胞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动物接种后7~10天可见肿瘤生长,4周时肿瘤直径可达1cm以上,此后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切片HE染色可见肿瘤形态与人体肿瘤存在一定差异;较大肿瘤表面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及中心坏死液化。直径0.2~0.3cm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小于较大体积肿瘤(P<0.01)。结论:动物模型肿瘤与人体肿瘤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有待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肿瘤。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BCG及CpG-ODN刺激后具有典型DCs的形态及表型,IL-12含量均明显增高(P<.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含量BCG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1),而CpG-ODN组刺激DCs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non-CpG-ODN刺激DCs后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CpG-ODN刺激DCs引起的IL-12升高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 CpG-ODN可诱导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对Th2型细胞因子IL-10影响很小,比BCG更能调节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可能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u一100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碎石术治疗服用抗凝剂患者榆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5年4月~2008年6月5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37例输尿管结石合并其他器官疾病而需长期口服抗凝剂(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采用双频双脉冲U-100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碎石器碎石术.术前5d停服华法林,改为低分子肝素,术后5d恢复口服华法林;术前10d停服氯吡格雷或西洛他唑,改为静脉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5d再恢复口服氯吡格雷或西洛他唑.检测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肌酐、凝血参数的变化,密切检测有无围手术期出血或血栓性并发症出现.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46 mL,无术中输血.术后无石率91.9%(34/37),术后1个月无石率100%.术后患者出现较重出血1例(2.7%),出血量约600 mL,出血3 d后停止;无血栓性疾病发生.余36例(97.3%)患者术后恢复原来口服抗凝剂治疗,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合理应用抗凝剂情况下,输尿管镜下U-100激光碎石治疗口服抗凝剂患者的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ure,ARF)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5、10ml/kg50%甘油注射于Wistar大鼠后肢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ARF,1、3、6、12、24、48、96h测定血BUN、Cr;膀胱穿刺取尿液台盼蓝 拒染法计数脱落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DNA损伤。结果 尿中脱落肾小管上皮活细胞计数及DNA损伤变化明显早于BUN、Cr,与肾功能相关;二者变化趋势相似,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细胞脱落、DNA损伤是ARF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多米诺骨牌”中的重要环节,其变化与损伤程度相关,有助于早期发现ARF的发生并判断其程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要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筛选和扩增已成为关键环节。 目的:拟建立稳定高效的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 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骨骼肌,采用XI型胶原酶、Dispase和胰酶消化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记录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原代肌源性干细胞体积较小,贴壁缓慢,折光性较好,多呈球形、梭形或纺锤形,增殖缓慢。传代培养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血清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以1×109 L-1密度接种时活细胞数量最多,为适宜接种密度,传1~4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ca-1(+),证实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了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并成功扩增。  相似文献   
8.
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结蛋白(desmin)、CD34、CD45、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 ),CD34( ),CD45(-),Sca1( )。结论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式.建立丰富广泛的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库和教学专用影像资料库,并利用资料库进行教学是临床实习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安排准备充分的教学查房,并恰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性蛋白FSCB(Fibrous sheath CABYR binding protein)在精子内的精细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并研究该蛋白在正常和畸形精子中的形态定位特征.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获得鼠睾丸曲精小管上皮中精子发生的时相性背景特征,然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FSCB蛋白在睾丸和精子内的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进行观察.结果:FSCB最初表达于长精细胞的第11步(时相Ⅺ),呈胞浆内弥漫性染色;随之从第11步(时相Ⅺ)至第15步(时相Ⅵ)表达逐渐加强;在精子形成的第15步(时相Ⅳ至时相Ⅵ)FscB开始向精子鞭毛迁移,最终于第16步(时相Ⅷ)FSCB蛋白整体局限定位于睾丸精子鞭毛上,胞浆内荧光染色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蛋自在正常精子中定位于鞭毛主段、精子头部、鞭毛颈段、中段和末段均无表达.在畸形精子中,该蛋白表达存在3种异常改变:①鞭毛内无阳性表达;②表达节段前移并缩短,提示这类精子缺乏中段;③呈现间断分布的串珠状改变.结论:FSCB是纤维鞘的重要组成蛋白,在精子纤维鞘形成的后期装配于其表面,可能是纤维鞘生物合成的最后装配步骤.该蛋白在畸形精子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与精子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