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术后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n=48)和无效组(n=10),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痊愈患者30例(51.72%),有效患者18例(31.03%),总有效率为82.76%(48/58);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性别、年龄、疼痛持续时间、患侧、疼痛涉及分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效组在球囊容积、压迫时间、球囊形状方面优于无效组(P<0.05),且球囊形态和容积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容积、压迫时间、球囊形状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可受球囊压迫时间、球囊容积、球囊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球囊形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组(n=127,持续3个月)、中期组(n=174,持续6个月)、长期组(n=115,持续≥9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3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Log-rank法进行组间对比。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416例患者中15例(3.61%,15/416)出现迟发性脑缺血,其中短期组8例、中期组7例,均发生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个月后。短期组、中期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组(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瘤颈宽>4 mm、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是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为迟发性脑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延长至≥9个月,有助于降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72 例 OVMS 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给予切除畸形血管手术治 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 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 %,低于对照组的 30.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 OVMS 出血的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探讨应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另20例患者仅行持续抗凝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抗凝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0~1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例评分为3分的患者出现瘫痪但达到出院条件。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栓再通率40.00%,治疗组为8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ST患者多存在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瘫痪位置,采取血管内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宽颈脑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出血率和血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宽颈脑动脉瘤支架植入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00 IU/Kg)皮下注射3 d,并每日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0.06μg/(kg·min),双抗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观察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恢复率(脑卒中评估量表)、出血率及血栓率(全脑CT、动脉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后,研究组总恢复率高于双抗组(P<0.05);研究组出血率及血栓率均低于双抗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 d后,两组PLT、FIB、D-Dimer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低于双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