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 ,以及细胞凋亡与其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30例星形细胞肿瘤手术标本进行检测 ,分别观察了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及bcl 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凋亡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 ,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t=2 .77,P <0 .0 1) ;bcl 2、Bax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0 %和 10 0 % ,其中bcl 2表达强度与凋亡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92 2 ,P <0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受抑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及间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cl 2基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抑制作用 ;Bax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消炎痛(IDT)对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早期影响,采用直接打击法建立具有临床闭合性颅脑损伤特点的兔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静脉注射IDT(4mg/kg),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影响,并结合颅内压(ICP)监护,综合评定消炎痛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DT对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有明显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消炎痛(IDT)对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早期影响,采用直接打击法建立具有临床闭合性颅脑损伤特点的兔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静脉注射IDT(4mg/kg),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影响,并结合颅内压(ICP)监护,综合评定消炎痛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DT对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有明显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MCA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血流速度时间平均值(TAM)降低,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保持相对恒定。随着脑血流速度的下降,动物ICP升高的速度及幅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IDT在不影响脑氧代谢的基础上,可以减少脑血流量,从而有效地控制ICP升高,改善脑外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手术,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56例患者死亡9例,死亡率为16%;出院时5例植物生存,占9%,生活需要帮助20例,占36%,自理生活22例,占39%。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2007-01—2011-10收治的37例因颅脑损伤与脑出血行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给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36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多器管功能衰竭放弃治疗。治愈的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4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54例患者作对照,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01-2012-04在我院神经科住院PSD患者108例。入选对象经脑CT或MRI显示有脑出血、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据,意识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评分≥18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开颅术后并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2008-01-2009-01发生的30例颅脑损伤与脑出血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中18例硬膜下积液逐渐消失,5例没有明显变化,7例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而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硬膜下积液均消失.结论 多数开颅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手术治疗以积液腹腔分流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出血性脑卒中(HS)发病的变化趋势。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许昌和禹州市区4家医院就诊的HS患者4 287例的临床资料,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时间序列拟合分析。结果 HS在每年的1、2、12月份存在就诊高峰,既往的实际就诊人数均落在SARIMA(0,1,0)×(0,1,1)12模型拟合值的95%CI范围。结论该地区的H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SARIMA(0,1,0)×(0,1,1)12模型对HS发生的趋势拟合良好,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化,外科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也由经验累积上升到理论研究.关于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尽相同,一则认为超早(<6h)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1],另则显示超早手术再出血风险加大[2],导致术后死亡或严重致残.本研究对不同时间窗手术治疗的结果做一比较,旨在寻找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消炎痛对兔脑外伤后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消炎痛对急性实验性脑外伤后兔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生理盐水治疗组 )及C组 (消炎痛治疗组 ) ,每组 10只动物。其中A组不致脑外伤 ,作为正常对照。B、C 2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兔闭合性脑外伤模型。C组于外伤后 10min开始 ,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消炎痛针剂。B组于外伤后相同时间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作为生理盐水治疗对照。B、C 2组于外伤后 4h将动物处死 ,完整取出大脑半球以干湿重比较法测定大脑含水量 ;取挫伤灶周边脑组织制成匀浆 ,生化测定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结果 :B组动物致脑外伤后 4h ,脑组织含水量及LPO含量分别为 (79 918± 1 44 9) %和 (143 5± 2 4 9)nmol g ,较对照组显著为高 (P <0 0 1及P <0 0 5 ) ,SOD活性为(1 97± 0 16 )Nu mg,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C组应用消炎痛治疗后 ,脑组织含水量及LPO含量分别为 (78 2 14± 1 315 ) %和 (118 1± 13 7)nmol g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OD活性为 (2 2 5± 0 2 1)Nu mg ,较B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脑外伤早期应用消炎痛治疗 ,可减轻外伤脑组织中的氧自由基反应 ,保护血脑屏障 ,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