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报告1例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的X线、CT、MRI和DSA等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大约占所有骨肿瘤的0.2%。X线平片检查见整个颅骨内蜂窝状改变,CT、MRI显示颅骨溶骨性病变或糜烂并向颅内外发展,DSA造影病变无染色,病理显示大小不等的异常血管,骨结构异常以及出血征象。外科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多发性颅骨血管瘤为颅骨内破坏性病变,涉及整个颅骨的多发性颅骨血管瘤,外科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子宫肌壁间妊娠破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谢守珍  柯昌庶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88-288,i003
患者28岁,因停经4个月,肛门坠胀2d,持续性腹痛7h,于2002年9月19日急诊入院。患者2002年5月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2002年6月检查证实宫内早孕,之后一直接受相关治疗。入院前2d出现肛门坠胀感,之后持续性腹部胀痛,以下腹部明显,此期间未出现宫缩及阴道出血。患者已婚,孕2产0,1997年曾因“异位妊娠”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镜技术,观察胃隆起性糜烂组织P21—ras,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病变,结果显示:胃隆起性糜烂P21—ras与胃癌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PC10与胃癌及浅表性胃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EA与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可见腺腔有幽门螺旋菌者占60%(30/50)。腺体中大量炎细胞浸润,间质可见浆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分析结果认为胃隆起性糜烂可能是一种由幽门螺旋菌感染所致,多种炎细胞浸润,有免疫反应参加及癌蛋白产生的局灶性病变,可能为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34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超声辅助,分别将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超声组(前者44例,后者18例)和对照组(前者34例,后者16例)。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影像学复查和改良McCormick量表(MMS)分级评估肿瘤复发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比较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术中超声对肿瘤完全切除率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两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MMS分级及肿瘤累及脊髓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资料均基本一致。室管膜瘤的超声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91.2%(3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3/44)、11.8%(4/34)]及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36.4%(16/44)、32.4%(11/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和对照组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0/18、2/16)和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分别为:3/18、2/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肿瘤完全切除比例高[分别为16/18、9/16,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中位PFS分别为84.0(67.5~100.5)个月、75.0(52.0~98.0)个月,P<0.05]。以增强MRI为标准,术中超声判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的准确比率分别为97.7%(42/43)、14/16。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实时、准确地判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切除程度,且对星形细胞瘤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7.
患者 男,33岁.因间断性头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MRI平扫及增强:左小脑幕上方可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灶,与小脑幕呈宽基底相接,边缘呈分叶状,大小约9 cm×9 cm×6 cm,病灶大部分呈等T1等T2改变,中央呈长T1长T2改变,病灶内侧可见团块状流空血管影,引流入大脑大静脉,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术中见肿瘤组织凸出枕叶脑皮质表面,肿瘤色红、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硬,血供异常丰富,术中出血汹涌,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全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偏瘫、失语、视力及视野障碍.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HE染色: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细胞分布疏密不均,细胞之间夹杂有胶原纤维.细胞分布密集区内,核有轻度异形,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像.部分肿瘤细胞之间夹杂有较丰富的小至中等大小薄壁血管,有的呈狭长鹿角样分枝.免疫组化染色:CD34、bcl-2、CD99强阳性,EMA及S-100阴性.术后6个月复查CT无肿瘤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松果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与结果一例12 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痛3年.头部MRI检查显示松果体区椭圆形等T1、等或低T2信号影,大小约2.70cm×2.00cm,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手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暗红色,边界尚清楚,有出血灶,分块切除肿瘤组织和包膜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脑脊液通畅流出.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散或片状密集排列,组织发生大片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形态较小,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深染、异型性明显、分裂象多见,细胞质极少、边界欠清晰;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可见微小钙化灶、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和不典型的Flexner-Weinsteiner菊形团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突触素、嗜铬素A 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20%.手术后随访6 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松果体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的发生于松果体实质的幼稚分化肿瘤,以20 岁以下青年人高发,呈高度恶性,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创伤中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修复以及与位于星形细胞足突的Ⅳ型水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入对照组,伤后1h组,4h组,1d组,3d组,6d组和11d组。在大鼠重度冲击加速性伤模型中,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创伤灶中内皮屏障抗原(EBA)和Ⅳ型水通道蛋白(AQP4)免疫反应性在不同时点的动态改变。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挫伤病灶免疫反应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血脑屏障损伤的皮质挫伤灶,伤后1dAQP4和EBA免疫反应性明显消失,AQP4阴性反应区面积明显大于EBA阴性反应区(P<0.05)。伤后3d,EBA表达重新出现。伤后6d,EBA表达延伸至挫伤中心区,AQP4表达始见于边缘。伤后11d,二者免疫反应性基本恢复。结论挫伤灶血管源性水肿形成同时伴有内皮屏障功能和星形细胞足突水通道的改变。同一创伤强度下,星形细胞足突AQP4损伤范围较内皮EBA大,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HIF-1α及靶基因Glut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随机分为缺氧培养8 h、16 h、24 h组及常规培养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IF-1α、Glut1、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常规培养细胞中的表达较弱,而在缺氧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W1990胰腺癌细胞株HIF-1α、Glut1、VEGF mRNA和蛋白在缺氧条件下的表达显著增强,并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缺氧可诱导人胰腺癌SW1990细胞Glut1和VEGF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