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龄人脑视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按立体学方法观测了不同年龄(14岁以下儿童4例,成年人2例,60岁以上老人2例)共8例人脑视皮质有纹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密度(各层均取40个数据).结果:成年组视皮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位于皮质第Ⅳc层)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580.79±47.73mm/mm~3;儿童组为1087.19±44.90mm/mm~3;老年组为619.95±21.39mm/mm~3.经方差分析检验,P<0.01,说明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三个年龄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讨论了各年龄组之间视皮质有纹区毛细血管密度差异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14只成年鼠和 14只老年鼠脑底主要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神经交点计数法。结果 成年鼠脑底各主要动脉壁上均含有呈线状黑色的CGRP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 ,分布密度以大脑前动脉最高 ,其次是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各动脉间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成年鼠脑底动脉壁CGRP能神经纤维以环行分布为主 ;老年鼠脑底动脉壁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以大脑前动脉最高 ,走行方式以网状分布为主 ;老年鼠脑底各主要动脉壁CGRP能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低于成年鼠相应脑底动脉。结论 不同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分布特征各异 ,老年鼠较成年鼠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为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孵育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缝隙连接(GJ)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探讨脑动脉GJ在脑血吸虫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血吸虫SEA孵育培养幼兔脑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分对照组、SEA 1~5组:加入SEA(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3.3%、2.5%、2.0%),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兔脑血管内皮细胞GJ蛋白Cx37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印迹技术测定兔脑血管内皮细胞GJ蛋白Cx37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SEA 1 ~5组的GJ蛋白Cx37 mRNA水平分别为0.239±0.037、0.260±0.043、0.218±0.310、0.647±0.040、0.419±0.036、0.513±0.038;其中SEA 3~5组的GJ蛋白Cx37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和SEA 1~5组GJ 蛋白Cx37蛋白表达分别为0.401±0.045、0.485±0.048、0.749±0.052、1.119±0.063、1.015±0.057、0.605±0.047,其中SEA 2 ~5组Cx37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血吸虫SEA孵育培养的兔脑血管内皮细胞GJ蛋白Cx37 mRNA及其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GJ蛋白在SEA及其分泌物浸润脑动脉沉积于脑组织,从而在诱发脑血吸虫病的病理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烫(烧)伤损伤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大鼠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紊乱和中枢神经机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烫伤Wistar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的变化;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d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呈明显病理改变;烫伤后3h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6h达高峰,12h仍持续较高水平,24h开始下降,48h趋于正常。结论ET-1可引起烫(烧)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变化;并推测ET-1在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引发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 (neuropeptideY ,NPY)神经纤维及血浆中NPY与蛛网膜下腔出血(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后脑血管痉挛 (cerebrslvasospasm ,CVS)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为深入阐明SAH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 4 2只 ,6只为正常组 ,6只为假手术组 ,其余 30只为手术组。手术组大鼠又分为 5组 ,SAH后 1 2h、1、2、3、7d ,每组 6只。手术组大鼠自体血注入小脑延脊髓池 ,假手术组用温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注入小脑延脊髓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放射免疫法对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 1 2h、1、2、3、7d大鼠脑底动脉NPY能神经纤维及血浆中NPY浓度进行观察。结果 SAH组与正常组相比神经纤维密度明显的减少 ,而SAH组血浆中NPY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检验 (P <0 0 5 )。结论 NPY能神经纤维的减少及血浆中NPY浓度的增高在SAH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于。  相似文献   
6.
神经肽Y在脑动脉中的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十七世纪 ,一些医学工作者就提出了脑血管是否有神经分布的问题 ,到上世纪 6 0~ 70年代 ,随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的增高 ,人们对脑血管神经分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目的在于 ,通过研究进而弄清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以求揭示脑循环的神经调节机制 ,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6 0年代中期Donath使用荧光技术在大鼠和猫的脑软膜血管上观察到肾上腺素能神经丛。AndoK[1] 在一些动物如鼠、兔、猴以及人脑软膜血管甚至在管径约 15 μm的血管上都观察到了乙酰胆碱能(ACH)神经纤维。在电镜和光镜…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1与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烧伤后内皮素对内脏组织的损伤已有较多研究[1-2].但对脑组织尤其是脑血管的影响鲜见报道.深入观察脑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作用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烧伤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经胶质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从而使郎飞结之间的轴突与外界绝缘,保证了神经冲动快速的跳跃式的传导。髓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精细调节控制着成髓鞘的各个阶段。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形成细胞为雪旺细胞,雪旺细胞的成髓过程包含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血管颈内动脉系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 ,观察了 3 0只 Sprague-Dawley大鼠 (分正常组和四个手术组 )颈内动脉系脑底血管主要分支神经肽 Y( NPY)能神经纤维的起源。正常组大鼠脑底血管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 NPY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呈细线状 ,攀附于血管壁上。手术 组做左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术后存活 7~ 10 d,发现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右侧同名动脉阳性纤维亦有减少 ,但不如同侧明显 ;手术 组做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术后存活 7~ 10 d,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阳性纤维基本消失 ;手术 组做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手术 组做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上述各动脉阳性纤维密度都未减少。将手术 、 组各组阳性纤维密度数据与正常组进行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大鼠一侧颈内动脉系各主要动脉分支的 NPY能神经纤维都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 ,但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现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因此开展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里介绍一种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动物存活率高 ,一般实验室都能建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枕大池注血法。1 材料和方法1) Wistar大鼠 :体重 30 0± 5 0 g ,8只。手术刀、剪、1ml注射器、4号半针头、解剖显微镜、戊巴比妥钠。2 ) 大鼠按 1%戊巴妥钠 40mg/kg腹腔内麻醉 ,股部和枕部剃毛 ,碘伏消毒。在股根部摸到股动脉搏动 ,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