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对就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独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55例,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55例,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0.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87,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用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P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碟脉灵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b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纳联合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镇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64-1765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中枢系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8例.另外,选取同时间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的AST、LDH、CK以及CK-MB等四种酶间的含量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型组AST、LDH、CK以及CK-MB等四种酶的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严重程度之间呈正比.血清心肌酶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镇源  彭方 《海南医学》2011,22(11):73-7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NIHSSS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与PIS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入院时体温、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与PIS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NIHSS评分等5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NIHSS评分等5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中选择作为PSVT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 收集近年来应有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的PSVT病例共120例,总结其转复率、转律时间、转率剂数及血压、心律、心率、等变化情况。结果 二者对PSVT的转复率、转律时间等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则以异搏定为多且严重。结论 当未能行电生理分型时,PSVT应首选心律平,不宜首选异搏定。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1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糖尿病史、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葡萄糖、高密度脂蛋与PIS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全血粘度、高脂血症等3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全血粘度、高脂血症等3个因素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林镇源 《河北医药》2010,32(13):1758-1759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7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和早期组,2组均采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手术1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6个月后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超早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纽远期疗效良好-中残率为61.8%,显著高于早期纽(P〈0.05);重残疾率为29.4%,显著低于早期组(P〈0.05)。2组均无死亡和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结论超早期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对就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巴曲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和单独阿斯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55例,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55例,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0.9%。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7,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