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在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单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7例,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线片测量制订手术方案以及假体的选择,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及术后1、2、3、4年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并于术后4个月时随访,测量患者的双下肢差异情况。结果术前、术后4个月及术后1、2、3、4年的Harris评分分别为(36.4±8.6)分、(87.1±8.3)分、(86.3±10.9)分、(85.9±8.2)分、(84.7±7.5)分、(82.9±7.8)分,术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年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4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及术后3年评分(P<0.05);术后3年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4个月(P<0.05)。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异<5 mm患者8例,5~10 mm患者17例,11~20 mm患者11例,>20 mm患者1例,平均差异(9.6±2.2)mm,术后4个月双下肢差异<5 mm患者21例,5~10 mm患者11例,11~20 mm患者4例,>20 mm患者1例,平均差异(7.0±2.8)mm,术后4个月平均双下肢长度差异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极少,10万个骨髓有核细胞中才有1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成功分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中的关键工作。 目的:建立完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低渗原理去除杂细胞,结合自然沉降分离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光镜观察。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Von kossa、Ⅰ型胶原、油红O染色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表型鉴定为:CD29(+),CD45(-);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及Ⅰ型胶原检测均为阳性;向脂肪细胞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为类成纤维细胞样非造血类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胸椎与相应节段的肋骨相连构成胸廓,椎体部位深在,邻近组织结构复杂,所以胸椎椎体的充分暴露显得较为困难。通常多采用切除相应肋骨,经胸腔到达病灶,创伤较大,常有胸痛、局部皮肤麻木等并发症。为此能否通过肋间隙入路不切除肋骨而达到同样的目的成为新的临床命题。目的:探讨经肋间隙入路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胸椎结核的30例患者,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两至三周后,采用经肋间隙入路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后随访6-2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缓解程度、Cobb角改变、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进。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切口长度(12.4±1.8) cm,切口纵向撑开宽度(10.0±3.2) cm;开胸时间(16.0±2.5) min,关胸时间(12.0±1.5) min;术中出血量(430.0±87.4) mL。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27°,术后平均8°,平均矫正19°。术后一至两周背部疼痛基本缓解。28例患者痊愈,2例好转;术后随访复查 X 射线片显示自体髂骨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四至五个月。提示经肋间隙入路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一种有效、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肋间隙入路的显露范围能满足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置入内固定的操作要求,且可保全胸廓完整性及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宁市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南宁市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分析,做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院前急救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交通伤、心血管意外、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从2008年起,交通伤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致死的首要原因;出车时间的高峰集中在21∶00~...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前期研究低渗结合自然沉降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以工程学关于颗粒流体力学为指导,求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通过自然沉降速度法分选及鉴定细胞,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分离、纯化、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目的:探讨自然沉降法分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密度区间(ρ1),扫描电镜测量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d),液体密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密度(ρ2),黏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黏度(μ),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沉降速度(Vt)。以此沉降速度从兔的骨髓细胞中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能力、细胞纯度、细胞分化潜能,同时测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记录原代培养时间。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电镜测量得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为(20.37±4.58) μm,进一步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为50-55 mm/h。②通过自然速度沉降法可成功从兔骨髓组织中分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选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呈成纤维样集落生长,经诱导后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③与梯度密度离心法比较,自然速度沉降法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代培养时间短,细胞集落形成率高的特点。④自然速度沉降法在间充质干细胞分选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也不添加任何分离介质,仅通过物理原理自然沉降,可能对细胞损伤小,使细胞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疾患。方法:采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对胸椎疾患施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术野能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避免了切断肋骨或者切除肋骨所造成的出血和疼痛,保全了肋骨及肋间神经功能,维持胸廓的完整性,胸腹壁皮肤无感觉异常。结论: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能推广运用于外科治疗胸椎疾患。  相似文献   
7.
背景:符合软组织生理结构的生物蛋白胶适合作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载体材料。 目的:观察生物蛋白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大腿处造成深达肌肉层,直径大于3 cm的软组织缺损。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将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对照组将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模型组造模后不注射。 结果与结论:术后14,21 d创面收缩率,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愈合时间,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结果显示以生物蛋白胶为载体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快速的修复多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微创缝合与微创缝合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垠东医院骨科、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骨科收治住院手术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56例,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15~65岁,平均36.4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极少,10万个骨髓有核细胞中才有1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成功分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中的关键工作。目的:建立完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低渗原理去除杂细胞,结合自然沉降分离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光镜观察。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Vonkossa、Ⅰ型胶原、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表型鉴定为:CD29(+),CD45(-);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及Ⅰ型胶原检测均为阳性;向脂肪细胞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为类成纤维细胞样非造血类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类成纤维样集落细胞的最佳条件,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优化分离方法,常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光镜技术及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血清、不同接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类成纤维样集落细胞生长、增殖、形态及集落形成率的影响,观察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将该类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以差速贴壁法,加入10%进口胎牛血清、接种密度为5×10^4个/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在此条件下,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及较高的集落形成率;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2~8代的细胞呈均质状;诱导后的成骨细胞AKP检测成阳性。[结论]明确了骨髓间充质类成纤维样集落细胞培养所需的细胞接种密度,血清培养浓度,该类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类细胞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