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iRNA-221/222在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意义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7例,其中,47例患者腺外浸润(I-PTC),40例患者肿瘤局限于包膜内(L-PTC);再选取同期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MNG)患者和18例正常甲状腺患者的甲状腺组织(NT).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各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miRNA-221/222的表达量,分析miRNA-221/222的表达与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ROC曲线评估miRNA-221/222在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和判断有无腺外浸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miRNA-221/22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或)腺外浸润的患者miRNA-221/222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或)无腺外浸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21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miRNA-222诊断PTC的AUC为0.802;miRNA-221的截断值为0.487时,诊断灵敏度为80.7%,特异度为74.8%;miRNA-222的截断值为0.502时,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73.2%.miRNA-221判断甲状腺肿瘤侵袭性的AUC为0.660,miRNA-222判断甲状腺肿瘤侵袭性的AUC为0.653;miRNA-221的截断值为0.846时,诊断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52.5%;miRNA-222的截断值为0.851时,诊断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73.8%.结论 miRNA-221/222在PTC患者组织中表达上调,与PTC的侵袭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支持其作为侵袭性PT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但利用特异性miRNA判断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转移风险性,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 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 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 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 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个月,发生脑积水36例(11.9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脑室内出血、SAH厚度和SAH分布是创伤性SAH后出现脑积水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入院GCS评分、SAH部位、去骨瓣减压术与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脑室出血、SAH严重程度是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 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总结microRNA(miRNA)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检索并筛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miRNA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许多miRN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为促癌miRNA(miR-221、miR-222、miR-146b等)和抑癌miRNA(miR-199a、miR-204等)两类。因此,miRNA调控甲状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具体过程还需要更多、更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性脑梗死(post-traum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是颅脑创伤的一种严重继发性损害,常使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PTCI的发生率为1.9%~23%不等.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其认识的提高,PTCI的发生率有所增高.然而,由于脑外伤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原发性脑损伤和各类继发性脑损害,为PT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文章对PTCI的临床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原因、临床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