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识别影响疫情防控的关键要素和路径组合,探求影响各国防控差异的机制,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以世界22个典型国家为案例对象,主要从Our World in Data网站获取新冠疫情相关数据,对案例各条件变量及其非集进行必要性分析,对条件组态进行充分性分析。结果 必要性检验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 输出5种组态,且单个解(组态)和总体解的一致性均为1,实现了完全一致性。结论 单个要素影响力较弱; 国家低确诊人数存在5条驱动路径,可归纳为资源丰富-弱疫苗型、信任驱动-强疫苗型、经济发达-地理优势型3种模式; 较高的人均GDP、人均床位数和信任度是影响新冠确诊人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gSO4对皮层脑电图、肢体运动功能及血Mg2+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皮层脑电图描记、血清Mg2+浓度测定及运动功能 评估。结果 MgSO4能减少扩展性抑制波(SDs)产生数(P<0.05);10% MgSO4治疗组疗效优于5%MgSO4组,且早 期给药效果更佳(P<0.05)。结论MgSO4作为兴奋性氨基酸(EEAs)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 R)拮抗剂可有效减少SDs产生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CVD)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更年期女性尤为多见。在过去的20年里,更年期性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研究表明,对年轻女性或绝经后女性早期使用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更为有益,因此时间窗内的干预是降低绝经后女性CVD风险的关键。本文对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85%以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转归相关。文章对NLR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疗的6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2例患者,对照组有3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在实验组患者的32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9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为90.63%。在对照的3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珠海市沙门菌1,4,[5],12:i:–和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和遗传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用纸片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PulseNet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案与欧洲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公布的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分型方案,对从腹泻病例分离的121株鼠伤寒沙门菌和S. 1,4,[5],12:i:–进行PFGE和MLVA分型。 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和S. 1,4,[5],12:i:–的多重耐药株分别为45株(45/51,88.24%)和51株(51/70,72.86%),2种菌多重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P=0.039),两者的耐药率>50.00%的抗生素分别是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 121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获得88个型别,2种菌株间没有明显聚类特征,但鼠伤寒沙门菌的型别更为分散,优势型别PT15的11株菌包含了2种血清型。 MLVA分型结果显示5个位点中以STTR5和STTR6的重复数变化最多,分别是11和14个重复数,STTR9和STTR3次之,95.87%的菌株在STTR10p位点无扩增产物。 经MLVA分型后获得50个型别,优势型别为MT18和MT10,分别有23株和11株菌,均包含了2种血清型,经构建最小生成树分析发现91.74%(111株)菌株分布在Ⅰ群。 结论 珠海市2种菌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分子分型型别多样,但鼠伤寒沙门菌型别更为分散,两者遗传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子宫切除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探讨一种更理想、更安全的镇痛方法。方法随机按自愿原则将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分为持续硬膜外镇痛组A组,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对照组C组,对三组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评定镇痛效果,观察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病人镇痛评分A组和B组比较镇痛效果相似,A组稍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无呼吸抑制,但A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B组高。结论术后镇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持续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镇痛均为子宫切除术后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潍坊市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犹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率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1所医学院校和3所非医学院校408名女大学生,使用"女大学生HPV疫苗犹豫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疫苗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例1:男,5岁。因发热6小时,于2004年1月2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6℃,精神萎靡,发育正常,无可疑皮疹。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无脓苔。颈软,两肺无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匀齐,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柔软,尤压痛;肝脾无肿大。神经系统无异常。诊断:上感。立即给予安瑞克(哈尔滨产),半包门服,同时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人类重症肌无力的动物模型。方法:①主动免疫:多采用大鼠和小鼠,将免疫原乙酰胆碱受体与福氏完全佐剂混合制成抗原乳剂后用于动物免疫。免疫大鼠的抗原乳剂为200μL。小鼠需要在首次免疫后的第5~8周进行2次或3次的追加免疫,每次剂量为100μL。②被动免疫:分离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将包含(2.0~2.5)×107淋巴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0.3mL腹腔注射于免疫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在其血液中产生人类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免疫后的小鼠不能产生类似于临床上重症肌无力的体征,其表现需要通过肌松药泮库溴铵(pavulon)予以检测。腹腔注射0.03mg/kgpavulon后,令小鼠上肢抓握一横梁,处于悬空状态,正常小鼠抓握的时间在10min左右。结果:①主动免疫:大鼠在首次免疫后即可表现出急性期、缓解期和慢性期等典型的3阶段重症肌无力病程。其慢性期的表现更符合人类重症肌无力。而小鼠表现出一种缓慢进展的发病过程,大多数小鼠(90%左右)在追加免疫后7~14d发病。②被动免疫:免疫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抓握的时间短于10min。结论:经以上方法诱导出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有助于为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理分析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