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神经脊髓炎是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类型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发生的部位常侵犯视神经和脊髓,临床上可出现视神经和脊髓损害的各种表现。由于症状体征发生的部位先后不同,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分析的目的在于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规律性。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2.
3.
地龙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地龙具有镇肝通络,清热解毒之效,早在几百年前,中国医学就用地龙治疗中风。《本草纲目》中记载:地龙可治“小儿热病癫痫、疗耳聋、治中风、痫疾、喉痹”等,临床实践证明,用地龙治疗中风偏瘫有效,在治疗中风的方药“补阳还五汤”中,地龙是主要药物之一。尽管如此,目前尚未见用地龙单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实验报道,也未见到地龙对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  相似文献   
4.
酒精(乙醇,Ethanol),是由淀粉或糖类经发酵酿造而成。少量或中等量饮酒可防治冠心病。大量酒精进入体内,细胞线粒体中乙醛浓度增加可加速氧化和能量代谢过程。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如营养不良、维生素B_1缺乏,肝硬化和高血压,尤其是急慢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则更为严重,如Wernicke′s脑病、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脑萎缩、精神障碍、颅内出血和缺血性脑梗塞。虽然酒精还没有被公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但已有文献报导饮酒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青壮年,虽然文献报导集中在某些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分析的13例针刺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12~60岁。针刺前患头痛8例,癫痫2例,脑炎后遗症和神经衰弱各1例,另1例为正常人在针灸示教时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针具均采用国产不锈钢毫针。13例患者中共接受18针次:风池穴10针次,哑门穴4针次,安眠_2 4针次。其中双侧风池穴2例,1侧风池穴5例,哑门穴2例,哑门加风池穴1例,双侧安眠1例,1侧安眠_21例,安眠_2加哑门穴1例。诊断依据为:①有针刺头颈部穴位的历史;②针刺后立即或逐渐出现头痛呕吐并进行性加重者;③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胃复安引起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以肌紧张异常多见,而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伴不安肢综合征者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63岁,因四肢抖动,周身刺麻,胀痛伴焦虑不安2月余,于85年8月23日入院。因“胃痛”服胃复安,开始30mg/日(分3次服),10天后10mg/日,顿服,连用一个月(总量约500mg 时,出现两手明显不自主抖动。继服药又一周后,四肢均抖动,两手似“搓丸样”动作,拿筷、写字困难,活动时轻,睡眠中消失。继之,起步及起立时困难,面无表情,发呆,大便干,出汗多。同时伴周身刺麻,胀痛,四肢酸胀疼痛不适,下肢重于上肢,尤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卒中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而居第三位。本文收集我科经住院确诊为原发性 SAH 者45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简称老年组),并与同期收治的年龄在18~59岁的48例 SAH(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临床分析,探讨老年 SAH 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9.
在屏气发作(BHS)的发病机制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部分患儿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压迫眼球可引起类似BHS的临床表现,但其生化基础尚不清楚。为此,我们研究了BHS患儿的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RBCAChE)及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BHS患儿的RBCAChE活性变化,发作频率与RBCAGhE活性的关系,及其铁剂治疗前后RBCAChE的活性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强直和萎缩性肌强直症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疾病,目前在治疗上尚无有效方法,我科1975~1982年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先天性肌强直病组10例,年龄20~30岁6例,31~40岁3例,41~50岁1例。病程2~25年,平均4年半,全部为男性,有家族史3例。症状与体征:肢体肌肉呈现肥大丰满者6例,全部病人始动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