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除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外,还具有抗血管痉挛、抗凋亡和抗炎等多种功能,被视为一种全身性多功能营养及保护因子,在运动系统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 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 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 < 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股骨髁部支撑钢板(CBP)对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0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根据可能影响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8个相关因素(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分类、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否植骨、是否行石膏制动)分组,按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手术疗效评分,评分≥72分为优良,<72分为非优良.先分别对8个相关因素的手术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再将P<0.05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采用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术后优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A型骨折组与C型骨折组术后优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d内手术的患者明显比7d后手术的术后疗效好(P<0.05);术中未植骨比术中植骨的术后疗效更好(P<0.05);复位满意组和未行石膏制动组的术后疗效分别明显优于复位不满意组和行石膏制动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64)、骨折类型(OR=47.597)和复位质量(OR=1 1.549)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骨折类型和复位质量是影响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将为提高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肉毒毒素A(Bo NT-A)对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的镇痛效应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疼痛模型组(结扎左侧L5、L6脊神经,结扎3 d后于同侧足底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肉毒毒素干预组(结扎左侧L5、L6脊神经,结扎3 d后同侧足底皮下注射Bo NT-A 30 U/kg)。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将各组分为1 d、3 d和1周(1 w)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情况,原位杂交及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SNL后大鼠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并随着结扎时间的增长浸润程度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疼痛模型组1 d、3 d和1周时SP、IL-6和TNF-α的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与疼痛模型组比较,肉毒毒素干预组1 d、3 d和1周时SP、IL-6和TNF-α的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Bo NT-A对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的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SP和炎性介质IL-6、TNF-α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 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 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 < 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急诊骨创伤院内外救治的无缝隙衔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治安问题的突出,创伤率日趋升高,创伤程度日益复杂和危重,骨创伤患者也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I/R)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绀、I/R组和rhEPO后处理组(5000IU/kg),采用25%的乌拉坦4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在I/R组、rhEPO后处理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I/R实验模型,4h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2h后切取腓肠肌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3组细胞凋亡指数,对I/R早期骨骼肌病理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rhEPO后处理组细胞凋亡较I/R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及光镜下腓肠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rhEPO后处理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rhEPO后处理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8.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 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 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 < 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剂治疗对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5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选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2月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得血红蛋白(Hb)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差异。结果:56例患者剔除因输血、失访及术后重大并发症等共9例,铁剂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24例进入分析研究。术前两组血红蛋白量分别为(118.4±7.8)g/L和(119.6±7.3)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3)。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2和6月铁剂治疗血红蛋白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月、第2月和第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铁剂能有效提高骨盆骨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