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控制癌症顽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毁损中央中核控制癌症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选择中央中核坐标为X =± 8mm ,Y = 8mm ,Z =0mm ,行热凝射频 ,时间 60~ 90秒 ,温度 70℃~ 75℃ ,治疗癌症顽痛患者 86例 ,其中肺癌 35例 ,鼻咽癌 2 0例 ,肠癌 9例 ,胰头癌 8例 ,骨癌 8例 ,肾癌 4例 ,肝癌 2例。结果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1 0分法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 7分以上 ,术后降至 0~ 3分 ,近期均可停用止痛药。终身追踪 ,有 2 4例不同程度疼痛复发 ,但计分在 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 ,时间超过 1年的 1 3例 ,有 3例达 2年多。结论 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是一种损伤轻 ,并发症少 ,疗效肯定的控制各类癌症顽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牛蒡子适宜产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子为两年生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牛蒡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牛蒡子主要有四大产区:东北产区、华东产区、西南产区和华中产区。过去认为牛蒡子以浙江一带所产的为好,目前牛蒡子被认为是关药,以东北产的为佳。目前,有关牛蒡子的道地药材产区仍然存在争议。因此,科学划分牛蒡子的道地产区,不仅可以解决争议,而且对牛蒡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确定影响牛蒡子道地性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0的支持下,进行牛蒡子产地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牛蒡的最适宜分布区沿西南一东北方向呈现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产区基本相近。但是,笔者的研究结果与药典记载也存在差异,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西北(宁夏、新疆、陕西、甘肃)也是牛蒡的集中分布区;原来以浙江为主的华东产区,现在以山东为主;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也是牛蒡子的主产区;西南地区牛蒡子的产区除了四川和重庆外,还包括云南和贵州;在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分布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如人为拔除、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等)和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颞叶癫癎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前颞叶 5 0例颞叶癫的病例。 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半年至 5年 ,症状发作完全消失 2 5例 ,基本消失 13例 ,发作次数减少 5 0 %或变型小发作 9例 ,无效 3例 ,有效率达 95 %。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前颞叶治疗颞叶癫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核转录因子HMBOX1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与胶质瘤、卵巢癌、胃癌及肝细胞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尚未见HMBOX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的报道,故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MBOX1高表达组与HMBOX1低表达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与预后差异,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HMBOX1高表达组54例(60.0%),HMBOX1低表达组36例(40.0%)。HMBOX1高表达与TNM分期、N分类、M分类及分化程度明显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和T分类无明显关系(均P>0.05)。HMBOX1高表达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N2、M1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M1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M1、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HMBOX1的表达与恶性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HMBOX1的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因素,HMBOX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 miR-519d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qRT-PCR)检测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系 NCM460和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 SW620、LOVO、HT29中 miR-519d的表达差异。将结肠癌细胞系 SW620分为3组,即 miR-519d过表达组(miR-519d 组)、阴性对照组(m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Blank组),采用 LipofetamineTM3000分别转染 miR-519dmimics及阴性对 照序列(Scramble),Blank组仅给予空白对照。采用 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 PI/Annexin Ⅴ-FITC双染和流式 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能力,采用 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测定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和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变化。结果 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SW620、LOVO 和 HT29的 miR-519d相对 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系 NCM460(均 P<0.05)。转染24h后,miR-519d组 miR-519d相对表达量高于 miR-NC组(t=43.060,P<0.01),Blank组与 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实验显示,细胞铺板72h及96h时 miR-519d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 miR-NC组(均P<0.05),Blank组与 miR-N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519d组 细胞凋亡率高于 miR-NC组[(23.65±1.23)%vs.(4.96±0.63)%,P=0.002],miR-NC组与 Blank组细胞凋亡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miR-519d组侵袭细胞数少于 miR-NC组[(55±8)vs.(137±14),P=0.003],Blank组与 miR-NC组侵袭 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519d组 XIAP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 miR-NC 组[(0.32±0.04)vs.(1.0±0.05),P< 0.01],Blank组与 miR-NC组 XIAP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519d组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 miR-NC 组[(0.44±0.04)vs.(1.05±0.07),P<0.01],Blank组与 miR-NC组STAT3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519d过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和 XIAP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定位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在治疗癌性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CT导向定位方法,行双侧丘脑中央中核毁损对37例癌性顽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结果CT定位能精确的对阴性靶点进行定位。37例患者术后立即获得有效止痛,术后有10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结论CT定位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痛,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癌性顽痛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腹腔穿刺置管针对36例脑积水患者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计算穿刺置管时间,评价腹腔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 min,术中无一例出现腹腔内出血或脏器损伤。表明腹腔穿刺置管针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癎病人定位、定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顽因性癫痫手术病人的常规脑电图(REEC)、AEEG及皮质脑电网(ECoG)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癫癎病人AEEG与REEG的异常率比较(P=0.013)、癫癎病灶的术前定位准确率比较(P=0.015)、定侧准确率比较(P=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AEEG与ECoG定位准确率比较(P=0.1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癎外科术前AEEG定位准确率优于REEG,与ECoG比较也有一定优势。AEEG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癫痫病人术前定位、定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43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 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应在对侧钻颅探查或术后患者恶化时及时行CT检查。结果 治疗 4 3例非手术区迟发血肿患者其中 14例死亡 ,病死率为 32 5 %。结论 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可能是迟发性血肿形成 ,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 ,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DSA电视屏幕监控下 ,通过微导管插管技术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生物胶对 2 3例脑AVM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例 ,共栓塞 4 8次 ,平均 2 1次 /例。栓塞程度 :栓塞 10 0 % 4例 ,80 %~ 10 0 % 9例 ,6 0 %~ 80 % 7例 ,6 0 %以下 3例。栓塞治疗中出现脑血管痉挛 3例 ,头痛加重 7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 9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立体定向放射的综合应用是治疗脑AVM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