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挫伤及脑内血肿的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原发的脑内血肿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环池是否消失与是否手术密切相关。结论:若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颅CT影像显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者原发的脑内血肿量大,则需严密监测头颅CT。一旦出现瞳孔变化、GCS评分降低、中线偏移或者环池消失,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5例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穿刺抽液、局部适度加压包扎、腰椎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手术等升阶梯序贯疗法。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3例患者采用穿刺抽液、适度加压包扎后治愈;7例患者采用穿刺抽液、适度加压包扎及腰椎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后治愈;5例患者手术治愈。结论:升阶梯序贯治疗方案治疗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枪弹伤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地区健康成年长白约克品种猪8只,用95式步枪射击致双后肢贯通伤,距离25 m.致伤后将两双后肢自体左右配对,分成VSD组和对照组.两组致伤6 h行弹道清创消毒.分别在致伤后不同时间作细菌学计数,行病理学检查,5、72 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细茵学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VSD组较对照组肉芽组织丰富,且炎细胞浸润、肌组织溶解变性及弹道表面茵落不明显.72 h超声检查VSD组较对照组弹道及周边红蓝血流信号丰富,并见断裂肌束逐渐恢复.结论:VSD可降低枪弹软组织贯通伤细菌数量延缓感染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局部血流量、减少创周组织水肿及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体与单纯抗瘤药物体外抗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MTT法筛选药物敏感浓度后,应用化学电纺锤工艺将聚乳酸(PLA)与卡氮芥、阿霉素、紫杉醇制成缓释体,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缓释率,筛选缓释效果好的缓释体。体外利用L929细胞在空载体浸出液培养后测定吸光度值(OD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按六级评分标准评价空载体毒性,0~1级无毒性;利用C6胶质瘤细胞在药物缓释体中培养后计算细胞抑制率(IR)验证药物缓释体的缓释杀瘤效果。结果卡氮芥-PLA缓释体、阿霉素-PLA缓释体缓释平稳,紫杉醇-PLA缓释体缓释效果差并有暴释。空载体毒性为0~1级。卡氮芥-PLA缓释体平稳释放后细胞抑制率为12.3%。结论载体材料无毒性作用,卡氮芥-PLA缓释体缓释效果好,体外杀瘤平稳、持续杀瘤.可进一步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复合小剂量咪哒唑仑对剖宫产产妇焦虑的效果.方法 根据术前用药,分为A组(盐酸戊乙奎醚+咪达唑仑组)、B组(生理盐水+咪达唑仑组)、C组(生理盐水+盐酸戊乙奎醚组)、D组(生理盐水组).观察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Ramsay改良分级法镇静程度评价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观察其抗焦虑效果和对母婴的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A组AVAT、Ramsay改良分级法镇静程度评价结果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O2、PETCO2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小剂量咪哒唑仑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恬淡的小院 生活北京西皇城根的一个院落,原是明代礼王府的一部分。1980年以后,华国锋同志一直居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保守治疗与后路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椎局部后凸角度和椎管狭窄率在早期的改善情况较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对照组的总发生率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35;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在治疗前期明显高于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治疗后期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法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少量自体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5 mm缺损,一侧植入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颗粒骨以3∶1复合的材料,做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单纯的磷酸钙骨水泥,做为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点行X线、骨密度、最大扭矩检测,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成骨性能和材料降解程度。[结果]X线检查发现:实验组材料明显促进成骨,8周时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痂,16周时缺损完全修复、材料完全降解,优于对照组;8、16周时,实验组单位面积的骨矿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测,P0.01;16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0.843±0.016)mN、(0.540±0.029)mN,统计学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颗粒骨以3∶1复合后明显促进了缺损修复和材料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的实验,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和微小颗粒骨最佳混合比例。[方法]取大耳白兔双侧股骨制作颗粒骨,实验组为颗粒骨和CPC分别以1∶1、1∶2、1∶3、1∶4、1∶5混合固化的材料;对照组为CPC固化的材料。测定两组的固化时间及最大抗压强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材料浸提液中,MTT检测细胞增殖;间充质干细胞与各材料共培养5 d后,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量及形态。[结果]MTT检测:比例为1∶2和1∶3组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1∶2、1∶3组材料表面的细胞生长良好,其他组材料表面的细胞量明显少于这两组。1∶3组材料的固化时间及最大抗压强度适中,与CP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在可操作性、生物力学、细胞相容性方面是最合适的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