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女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神志不清2 h”,于2006年6月13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 h(上午8点30分)活动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摔倒在地,继之呼之不应,由急救中心送至我院。当时查体:T 35.5℃,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 mm Hg (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0次/分,  相似文献   
2.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或药物治疗效果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前瞻性评价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脑卒中或TIA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意向性分组,分为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前者40例择期给予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者63例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访主要终点为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mRS评定);次要终点为血管事件(发病1、2年或2年以上)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史、收缩压、血脂、NIHSS、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2年时,Logistic回归表明选择介入治疗是功能预后不良(mRS 3-6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RR=0.13,P=0.001,95%CI 0.036-0.460)。在发病1年和2年时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组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组(1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2.5%:42.9%,OR 0.19,95%CI 0.07-0.55,P=0.001;2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7.5%:47.6%,OR 0.23,95%CI 0.09-0.60,P=0.002)。进一步随访(随访时间2年以上)发现,两组血管事件发生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54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提示选择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不是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R=1.063,95%CI 0.40~2.83,P=0.900)。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介入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或TIA发病后1年或2年时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随访2年以上时,介入治疗未能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