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lit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Slit蛋白在体内不仅可以阻止神经元的转移,同时在其他多个器官中都有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转移。在机体重症感染时,病原菌的刺激使体内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而外源性Slit蛋白可以抑制趋化因子的趋化性,减少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同时通过稳定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过多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加重炎症损伤。而该作用主要是通过Slit的第2个亮氨酸重复序列(Slit D2)与Robo的N 端免疫球蛋白样区域IG1 2的结合后,诱导Src激酶、磷脂酰肌醇3(PI 3)激酶等去磷酸化而失活、抑制多种趋化信号及细胞骨架重排、加强血管内皮VE 钙黏蛋白间连接、紧密血管内皮等机制来实现。尽管很多研究都表明Slit蛋白在抗炎领域的重要意义,但目前Slit蛋白的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其获得途径有限,因此,Slit蛋白在抗炎领域的研究将为炎性疾病提供更广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冷沉淀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早/中期和晚期肝衰竭组,再根据是否加用冷沉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冷沉淀组.用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离院时转归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中,冷沉淀组PTA、INR及MEL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冷沉淀组PTA、INR、Cr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晚期肝衰竭患者中,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冷沉淀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输注冷沉淀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Rh缺失型D--个体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例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RHD与RHCE基因多个外显子与内含子进行扩增。根据PCR-SSP结果,对所有与血清学表型不符的异常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两例Rh缺失型D--个体PCR-SSP扩增后获得D、e的基因相关片段。经测序发现,RhD--个体1第5外显子第22位核苷酸出现缺失,48与90位发生点突变。RhD--个体2第5外显子第89位发生突变。结论Rh基因外显子的缺失以及单个核苷酸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导致Rh缺失型DD--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病人出院后5~14天内,护士通过电话回访1~2次.回访内容包括注射胰岛素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测血糖方法、心理护理等.结果电话回访的350例病人回访前后注射胰岛素方法,掌握饮食知识,掌握运动强度、时间,掌握测血糖方法,按时复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别经x2检验,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话回访能及时解决病人出院后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提高复诊率、满意度.结论电话回访服务能增加护患双方的主动性,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31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综合护理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术治疗急性重症毒物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83例该院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进行TPE治疗。平均置换血浆量约35-50ml/kg,置换液1/3为生理盐水,2/3为新鲜冰冻血浆。结果83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6例,有效率67.5%。在中毒早期进行的TPE效果明显。结论TPE是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以期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30例GBS患者进行淋巴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全套、血常规、凝血四项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淋巴血浆置换治疗1w后患者MRC评分、2w后MRC评分及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2w后有效率高达90%。患者外周血免疫球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4+/CD8+值显著降低,并且2w后Hughes评分提高大于1分者这种变化更为显著,而2w后Hughes评分提高小于1分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LPE治疗GBS疗效显著,可能与纠正G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直接去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纤维蛋白原等病理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记生活日记及干预并发症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 .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获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检测ABO血型基因52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方法随机提取35例待检血型标本的DNA,运用HRM曲线检测ABO血型基因526位点的SNP,通过PCR-DNA测序以及血型血清学试验验证HRM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35例血型标本中,共检出526位点杂合子13例,纯合子22例。经测序分析和血清学试验验证13例G/C杂合中B型8例、AB型5例,22例CC纯合子中A型10例,O型12例。HRM法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及血清学结果相符。结论 HRM法是一种低成本、简便、准确的SNP检测技术,有望成为临床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