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实施异地航空医疗救援转运空地对接的策略、安全转运流程、有效应急预案等管理方法。
方法 总结1例急危重症患者由某地级市三甲医院跨区域经航空救援转运至省级三甲医院的过程,分析其转运策略,以及空地对接转运的流程、时点、环节。
结果 该例转运患者在正常陆运时间3~4 h的情况下,仅用50 min即空地对接转运到达目的地停机坪,到达病房安置到位仅用8 min,且其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本次转运在时间把控、风险控制、疾病预后结局方面均获得成功。
结论 因地制宜建立无缝式绿色通道急救链的联动,对空地对接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及流程演练,提高结构及过程环节质量是航空医疗救援空地对接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 1998年来开始探索经腹横切口微创手术 ,此术切口长度在 4~6cm ,比传统手术缩短 1~ 3倍 ,并对子宫切除的手术步骤作了改进。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对有妇科手术指征的子宫 <2 0孕周大小的子宫肌瘤 72例、子宫肌腺症 2 4例及附件良性肿瘤 2 4例 ,共12 0例作为研究组 ,患者年龄 34~ 5 5岁。选择本院同期子宫肌瘤 36例、子宫肌腺症 12例及附件良性肿瘤 12例用常规手术治疗的 6 0例作为对照组 ,患者年龄 36~ 5 6岁 ,平均 4 5岁。所有附件肿瘤病例 ,术前均做抗肿瘤标志物及B超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B4基因突变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婴儿胆汁淤积症(IC)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结果和诊治方案。 方法选择2019年8月3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BCB4基因突变合并CMV感染致IC的1例婴儿(女性,生后9个月)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ABCB4基因突变所致IC患儿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本例IC患儿在本院诊治结果如下。①病史采集:系G2P2,足月顺产,外观无异常,否认新生儿黄疸病史,生后2个月龄时出现皮肤及巩膜呈暗绿色,伴反复呕奶,当地医院治疗并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病、CMV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抗病毒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其血清总胆汁酸(sTBA)为152.8 μmol/L,CMV-DNA<4×102 copies/mL,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d)治疗后,皮肤暗绿色逐渐消退,大、小便正常。出院后定期监测肝功能,s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仍然较正常值增高。②实验室检查:血清CMV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呈阳性、CMV IgM抗体呈阴性,CMV-DNA<55×102 copies/mL。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及其父亲均携带ABCB4基因杂合变异。治疗结果:经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d)及谷胱甘肽片0.1 g/次× 3次/d治疗后,对患儿定期复查sTBA、GGT。随访到18个月龄时,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范围。③文献复习结果:共计检索到8篇国内外报道的因ABCB4基因突变引起IC相关文献,纳入14例IC患儿,均被诊断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3型(PFIC3),伴肝大,sTBA、GGT水平升高等。14例IC患儿中,共检测到ABCB4基因突变位点20个。其中,9例IC患儿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7例随访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好转。 结论携带ABCB4基因突变,可引起IC。对于sTBA升高、肝酶异常的病因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IC患儿,建议完善基因检测进一步排查ABCB4基因突变所致胆汁淤积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东莨菪碱、肝素治疗重症肺心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重症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或加用小剂量东莨菪碱、肝素,并作疗效比较.结果小剂量东莨菪碱、肝素能明显提高重症肺心病患者的PaO2、SaO2,并使PaCO2降低;总有效率可达83.3%,而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仅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东莨菪碱、肝素治疗重症肺心病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以前常采用平卧硬板床6~8周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保守治疗,但存在卧床时间长、疼痛不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肌电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患者根据自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辅以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期量表(下肢及足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检查、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各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FAC分级、下肢FMA评分、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肌电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肌电组及常规组(P<0.05)。 结论 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大黄总蒽醌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调控。方法 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大黄总蒽醌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从第7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0d,末次给药后,分析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和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Ⅲ)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分析MMP-13和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LN、HA和Ⅳ-C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MMP-13水平降低,TIMP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总蒽醌中、高剂量组大鼠ALT、AST、LN、HA和Ⅳ-C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肝中MMP-13的表达增加,TIMP的表达减少(P0.05);病理显示,各给药组均能减轻猪血清造成的肝损伤。结论大黄总蒽醌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MMP-13、TIMP-1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不仅在个体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个体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这类神经元能像镜子一样映射出其他个体的动作,因此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1])。分布在不同脑区的镜像神经元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s system,MNS)。众多研究发现该系统提供了"观察-执行匹配机制~([2])",该机制在动作理解、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