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4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二氨基-5-取代苯胺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维璋  严兵  李仁利 《药学学报》1987,22(7):541-544
在嘧啶类化合物中,以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强。甲氧苄胺嘧啶(TMP)已作为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抗生素的抗菌增效剂广泛用于临床。为了寻找抑酶活性或对细菌选择性抑制作用比TMP更强的化合物,对2,4-二氨基-5-取代苄基嘧啶类的苯环上取代基的改造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对这类化合物抑酶活性的构效关系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这类化合物中嘧啶环与苯环间的桥键次甲基的改造则报道不多。为了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10个5-取代苯氨基-2,4-二氨基嘧啶对大肠杆菌MB-1428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活性,并采用Hansch方程对它们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研究。其定量相关式与5-取代苄基-2,4-二基氨嘧啶类的不同,可能是由于-NH-的疏水性与-CH_2-不同,使它们与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的结合与5-取代苄基-2,4-二氨基嘧啶类的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变结构以寻找新药目前尚无成熟规律可循。但生物电子等排(Bioisosterism)原理仍应用最多。应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改变药物的结构,往往可以获得生理作用相同或相拮抗的化合物,由此发现生理作用良好而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取代苄氨基嘧啶类的合成。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以2,4,5-三氨基嘧啶与相应的取代的苯甲醛缩合,然后经还原制得。测定了它们对大肠杆菌(MB1428)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药物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预言或估计化合物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性质以及它们的毒性。近二、三十年来,药物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构-效关系分析已从定性转向定量。许多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分析是建立某预定时间内产生特定药效所必须的化合物剂量与它们的理化性质的关系。但是,QSAR 分析往往未能阐述特定生物  相似文献   
7.
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TMP,I)为抗菌增效剂,已广泛用于临床。它是一种有高度选择性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剂。为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对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报道了其结构中苄基苯环上取代基的改变,虽有少数  相似文献   
8.
在肿瘤的化疗药物中,经典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Ⅰ)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肿瘤细胞对其易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增大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脂溶性有可能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1,2]。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4二氨基5...  相似文献   
9.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半合成及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10个氨基酸三尖杉碱醋类衍生物的半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其它化合物亦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通过化学结构与抗癌作用的比较,初步探讨了此类生物碱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G~-菌活性高、耐酶性好的特点。因而在抗生素研究领域中相当活跃。单环类的母核——吖丁啶酮的合成,可从开链及双环化合物开始。由于6-APA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氨基构型符合单环类抗菌活性需要的特点,许多研究都以6-APA作为从双环裂解法合成单环β-内酰胺的原料。6-APA经酯化、三苯甲基化保护羧基及氨基后,进行裂解及氧化反应,得到吖丁啶酮。后者再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