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成年癫痫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的社会烙印感。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医院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我们采用了立意抽样,样本包括212例成人,其中106例诊断患有癫痫病,另外10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评估中使用了社会人口统计学及癫痫社会烙印感等级表。使用基于Windows系统的社会科学统计学工具包(SPPS16.0)版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患者是男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癫痫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月收入方面有显著差异。癫痫患者组的社会烙印感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癫痫患者的社会烙印感高于正常人群,癫痫患者的收入少于正常人群。对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有关癫痫病的宣传教育,应纳入癫痫病的治疗当中,以减少社会的歧视、降低癫痫患者社会烙印感,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医学的发展使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明显提高,其病死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研究证实,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致残程  相似文献   
6.
艾灸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尤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减毒、提高生活质量等辅助作用是主要研究方向,但艾灸尤其是麦粒灸等直接灸的效应不止于此。现代基础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抑制瘤体生长,也提示应增加对“艾灸-瘤体”直接关联性的考察。该文基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探讨了艾灸在瘤体生长过程中对肿瘤微环境的关键成分产生的效应,包括调节免疫、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通过对不同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了解脑桥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类型单纯脑桥梗死病因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方法间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单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小动脉型、其他原因型和病因不确定型;同时参照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结果在影像学分型中以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脑桥梗死常见,约占50.59%(43/85),然后依次为小动脉闭塞型28.23%(24/85)、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14.12%(12/85)、病因不确定型7.06%(6/85);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占67.06%(57/85),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0.59%(26/85)、不明原因型2.35%(2/85),未发现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明确病因型。结论单纯脑桥梗死在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常见病因,基于多种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MEP定位下取穴的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针(双侧顶颞前斜线)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01),对照组患者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9.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 D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静脉闭塞性血管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我们对9例DCVST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报道。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70与脑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heatshock,HS)现象是Ritossa(1962)在观察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在过热环境中发生形态变化时首先发现的。当环境温度高于正常生理体温(4~6)℃时,染色体上会出现特殊的膨突。Tissiers(1974)等发现这一现象与细胞中一类特殊蛋白质合成有关,他们称这种蛋白质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在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均可见HSP表达[1]。现已证明除热外,其它如缺血缺氧、重金属离子、乙醇、H2O2 、氨基酸类似物、病毒感染等许多应激因素均可造成热休克反应,诱导细胞合成HSP。HSPs的主要生物功能是提高细胞对应激因素的耐受,维持细胞蛋白自稳,使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根据HSP的同源性和分子量大小,Morimoto将其大致分为4个家族:HSP90家族(83-90kD)、HSP70家族(66 -78kD)、HSP60家族和小HSP家族。其中HSP70与心脑缺血、癫痫、多发性硬化、感染、肿瘤等关系密切,被认为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新生多肽键的正确折叠,维持解聚蛋白恰当构型,分子重排以及新生多肽链在细胞内、跨膜转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