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婉  褚云卓  张静萍 《山东医药》2008,48(40):52-53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发现,该菌分离数量6 a间由32株升至82株;菌株主要来自痰液及ICU室.6 a间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下降了5.2%、26.0%、18.8%;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8.1%、35.6%.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属酶的检出率为12.9%.认为临床医生应关注该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防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对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细菌性肝脓肿在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时减量、正确降级的指导意义,从而减少临床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医院确诊的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患者WBC、PCT、CRP,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纳入研究的8例患者,其中PCT≥10ng/ml 3例,210ng/ml 2例,0.510ng/ml 2例,0.52ng/ml 1例,<0.5ng/ml 2例,WBC计数>10×109/L 5例,CRP>100mg/L 6例;脓汁培养6例,阳性结果5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阴性;血清WBC、PCT、CRP在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以PCT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CT水平,及早对细菌性肝脓肿做出诊断,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的影响程度,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胞膜主动外排系统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 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adeR和ade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25μg/ml利血平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程度.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B、adeR及adeS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96%及92%.以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作为底物,分别有49、50、50和46株菌在含25μg/ml利血平的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呈现明显的外排作用.结论 主动外排机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整合子在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来源于沈阳地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中耐药基因盒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5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其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50株菌株中有32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测序结果显示,共携带2种已知结构基因盒(arr-3、aacA4)。结论整合子在医院鲍氏不动杆菌不同菌株间水平传播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入住ICU时间均>10 d,原发基础疾病重;在74份物体表面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种细菌,合格率为94.59%;23份医护人员手卫生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日沟维肠杆菌,菌落计数未超标,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在ICU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警惕,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筛选出优化治疗方案,制定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整理临床资料,对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筛选出50株临床资料完善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根据《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和《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选择常用药物,并根据CLSI 2012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界浓度标准进行耐药性分析。在耐药性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分别测定了7种抗菌药物和5种联合用药方案的药敏试验。联合用药方案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米诺环素;多粘菌素+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多尼培南;替加环素+亚胺培南。比较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的抑菌效果。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根据药敏值将5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成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0株,其中,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包括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株。分离株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多粘菌素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20%和16%。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6%和64%。2014年头孢哌酮/舒巴坦(2:1)和2013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96%,为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之最高值。联合用药结果显示,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7.5%、30.0%和62.5%;多粘菌素+米诺环素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22.5%、27.5%和50.0%;多粘菌素+亚胺培南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55.0%、22.5%和22.5%;多粘菌素+多尼培南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12.5%,67.5%和20.0%;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32.5%、40.0%和27.5%。本研究未发现拮抗现象。除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单用和联合用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MIC值与相应单用药物MIC值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10株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单用和联合用药结果显示,除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其他联合用药组的MIC值均比相应单独用药MIC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药敏结果提示,我院2013—2014年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均100%敏感,多粘菌素敏感率为82%,处于较高水平;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56%和90%,头孢哌酮/舒巴坦(1:1)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上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2:1),但整体耐药性也较高。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结果提示,多粘菌素+亚胺培南组、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组与其他联合用药组相比,FIC值更低,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连续6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129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医院临床分离的129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参照2006年CLSI标准.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由2001年的11.0%下降到2006年6.4%,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红霉素、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0.0%、78.9%和95.0%,而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从2001年的17.3%、42.4%和28.7%上升到2006年的39.1%、56.0%和42.6%,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分别从2001年的71.2%、72.0%下降到2006年的52.7%、33.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1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5.6%.结论 6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为稳定的耐药率对今后临床用药选择及加强感染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之一,医院感染监测的相关数据能够真正反映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主动采取干预措施。为全面准确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于2012年5月17日在我院42个临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2年5月17日0:00至24:00  相似文献   
9.
奇异变形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则敏感性较低,在2.3%~58.8%.结论 根据医院耐药监测结果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性致病菌,其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研究表明亚胺培南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而一旦出现亚胺培南耐药也就意味着对绝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近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逐渐上升[1],本研究拟从菌株同源性分析着手,在了解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同时联合检测几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以明确本地区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