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例桥臂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为急性起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听力障碍、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及Horner综合征等.突发听力障碍是特异性临床表现.头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孤立的单侧或双侧桥臂梗死、单侧或双侧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经治疗痊愈2例,症状改善10例,病情加重3例,死亡1例.孤立的单侧、双侧桥臂梗死预后较好;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预后较差.结论 桥臂梗死在小脑梗死中并非罕见,结合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临床需警惕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有进展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曹恒恩  牛平 《解剖科学进展》2013,19(1):92-95,99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桥臂病变(pontine brachium lesion,PBL)的检出率增加。其病因复杂,涉及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等几乎所有CNS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包括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中毒、感染及其它疾病,也可导致继发性桥臂受损。PBL可为单侧或双侧,前者多为脑血管病,后者多为CNS变性病、脱髓鞘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其治疗及预后取决于病因。PBL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腹主动脉闭塞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69岁。因"腰痛1 d,加重伴双下肢无力、排尿困难7 h"于2010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 d出现轻微腰痛,7 h前腰痛突然加重,呈刀割样剧痛,随即出现双下肢无力、排尿困难。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10余年,均未系统治疗;入院前5 d患"感冒",治疗后好转。查体:血压198/104 mmHg(1 mmHg=0.133 kPa),心前区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两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侧膝、踝反射(-)。T12以下痛温觉消失。膀胱区充盈、压痛。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以偏身舞蹈-投掷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1例以偏身舞蹈样症状为主要表现,2例以偏身投掷样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出现在脑血管病发病后1~3 d。头颅CT或MRI示尾状核腔隙性梗死(腔梗)4例,壳核腔梗3例,放射冠、尾状核头及内囊前肢腔梗、额叶及放射冠梗死、丘脑出血及中脑出血各1例。经综合治疗6~10 d 10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结论多数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患者为基底节区腔梗,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度,综合治疗预后大多数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发病<3 h的ACI患者30例分为rt-PA组与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脑梗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rt-PA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rt-PA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0.01);治疗21 d时rt-PA组显效率(80%)及BI≥95分的比率(4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均P<0.01);两组病死率、继发性脑出血及血管再闭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较奥扎格雷钠更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IL-17水平,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例PD组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进行检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PD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按照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状况对PD患者进行分组.结果 PD组血清IL-17水平为8.89±1.19ng/L,对照组为4.55±1.19ng/L,P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状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PD组血清IL-17水平与UPD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s=0.52,P<0.01).结论 PD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高,与临床表现客观测评明显相关,但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状况对其无显著影响.提示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PD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