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东郓城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治194例自杀者所付诊治费用、自杀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以引起人们对农村农药管理的重视及对自杀行为所致经济负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曹孔敬 《山东医药》2007,47(22):48-49
68例慢性水肿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剂量速尿与高渗盐水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65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95.6%;2例因严重低钠血症、1例因合并低钾血症死亡.认为中剂量速尿与高渗盐水是治疗慢性水肿型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发生后18个月时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111例自杀未遂者(自杀后18个月)及与其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匹配的111例无自杀行为者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自杀未遂者问题解决、求助、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退避、自责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2~6.24,P均小于0.05)。73例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问题解决、求助、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其匹配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5.88,P均小于0.05)。有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问题解决、求助得分比无精神疾病组明显低,而退避、自责得分明显高于无精神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2~5.48,P均小于0.05),两组社会支持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18个月时的自杀未遂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依然不良,具有持续性。自杀干预工作应努力提高自杀未遂者的应对能力和支持感受,以减少他们再自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Woods LK等:The Lancet 1992;3 39(8809):1533~1558药理浓度镁的心血管作用包括扩张冠状动脉和体循环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心律失常。几项临床试验提示,可疑AMI(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输入镁盐可降低早期死亡率,但因样本太小,不足以做出肯定的结论。因此作者设计实施了该实验,以验证以下假设:(1)静脉用镁降低可疑AMI病人早期死亡率:(2)镁可阻止不稳定心绞痛发展成AMI;(3)降低可疑AMI病人临床上重要的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 1 方法 于1987年~1992年2月在Keicester皇家医院CCU中进行了本试验。若病人被判定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AMI,则纳入本研究。诊断AMI的标准至不符合下述两条:典型的病史;血清肌酸肌酶升高至少2倍于正常上限,并有羟丁酸脱氢酶升高支持;与MI有关的心电图动态演变。下列病人被排除:(1)不能或拒绝给予口头上的同意;(2)完全心脏阻滞;(3)已参加其他试验;(4)有使用镁治疗的临床适应症;(5)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口服有机磷自杀中毒者的病因、中毒情况及临床转归分析,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东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高发区的6家县、市级医院为定点医院,观察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结果 410例自杀者以青壮年为主,73.66%因家庭或与他人纠纷引起,口服毒性较高的有机磷或有机磷混配杀虫剂中毒。中重度中毒占89.02%。随着中毒程度加深,救治用药和住院天数也成倍增加。结论口服农药中毒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应加强社会干预,提高对农药中毒的救治水平,减少因服毒自杀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3年半中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 2 46例 ,有心电图异常者 84例 ,占 34 .1%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 46例均为口服中毒 ,男 6 7例 ,女 179例 ,年龄 13~ 71岁 ,平均 2 4岁 ,按 1974年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 ,轻度中毒 (血胆碱酯酶活力在正常的 70 %~ 5 0 % ) 4 7例 ,中度 (血胆碱酯酶活力降至正常的 5 0 %~ 30 % ) 117例 ,重度(血胆碱酯酶活力降至正常的 30 %以下 ) 82例 ,均在中毒后2h内入院。观察方法 入院时常规做 12导联心电图 ,排除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入选者行 48h连续心电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自杀行为者的特点及其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WHO健康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自杀强度量表等对115例住院的自杀未遂者实施调查,并追踪随访6年,对整个病程中仅有单次自杀行为和重复自杀行为两类人群住院时人文特点及评估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15例自杀未遂者中重复自杀行为24例,占20.9%。24例重复自杀行为者就诊治疗时年龄42.6±13.2岁,WHO健康量表得分7.04±5.64,Beck抑郁自评得分26.25±17.36,自杀强度得分10.04±4.94,16例(66.7%)患有精神疾病;91例单次自杀行为者年龄32.6±13.9岁,WHO健康量表得分15.91±5.61,Beck抑郁自评得分6.82±10.51,自杀强度得分7.76±3.97,20例(22.0%)患有精神疾病。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比较,两组在年龄、WHO健康量表、Beck抑郁自评得分、自杀强度得分、有无精神疾病以及自杀方式、是否真的想死、是否存在困扰1年以上躯体病或残疾、未来没有希望、身体健康状况自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强度得分与是否真的想死得分相加代表的自杀致死倾向(P=0.036,OR=2.85,β=1.047),WHO健康量表与身体健康自评得分相加所代表的健康心理状态(P=0.026,OR=0.320,β=-1.14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重复自杀行为者多患有精神疾病,抑郁心境、无望、自杀强度高等。有效评估这些因素对了解或防范未遂者再次出现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生活满意度主观感受方面的差异,了解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出院后不同时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丰富自杀干预理论素材。方法:用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条目询问115例住院自杀行为者对自杀5年前、1年前、1个月前、当前、自杀1个月后、1年后、5年后生活满意度,并在其出院18个月、3年、5年时,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施测。将有自杀未遂史及出院后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的列为重复自杀行为者,并与单次自杀行为者比较。结果:24例重复自杀行为者就诊住院时对不同时期生活满意度(当前满意度除外)主观评价及累加总分均低于91例单次自杀行为者[如总分(18.9±3.6)vs.(22.6±4.0);均P<0.05]。出院后3年、5年时评定,重复自杀行为者CSQ中的退避、自责、幻想得分高于单次自杀行为者,而CSQ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及SSQ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低于单次自杀行为者(均P<0.05)。将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满意度分别放入与精神疾病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精神疾病者(OR=3.39~7.68,均P<0.05)有较高的重复自杀风险,而同时将上述变量一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变量与重复自杀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单次自杀行为者,重复自杀者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低,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差,且具有持续性。精神疾病与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互影响,这些因素中,精神疾病与重复自杀的联系可能更紧密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