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作了全面的临床比较。发现患者除居住环境和性别无差异(P>0.05)外,其它如生活事件、家族史、婚姻状况、发病年龄、病程、药物剂量、疗效及预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0.005)。  相似文献   
2.
单相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级亲属同病者均集中在母系。提示两者可能属异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神经发育危险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危险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前分裂样及分裂型特质量表(PSST)和病前社会适应量表(PSA),对166个家系中的3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307名正常同胞(对照组)进行评定和病例-对照研究,并将所有研究对象以PSST和PSA评分按照1/3位数划分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进行比较。对两组神经发育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经病例-对照分析,高热惊厥及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比数比(OR)值分别为6.05和2.64,P值为0.02和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亦提示这两个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高热惊厥的OR=4.7,P=0.06,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的OR=2.7,P=0.02)。(2)高热惊厥、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与PSST和/或PSA高分数有一定关系。PSST及PSA的高分和中分者患精神分裂症的机会较低分者增加(P<0.001)。结论高热惊厥及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这两个因素可能与儿童、青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118例精神病人服抗精神病药物自杀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精神疾病病人采用它而引起自杀者占自杀总人数的第二位。本院有118例服上述药物自杀者,现将其资料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简称SP)患病率较高,预后差,且遗传在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收集了SP高发家系和非高发家系各40例,并对两组先证者的患病年龄、病程、症状及预后等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象系我院住院患者中符...  相似文献   
6.
42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  肖琳  曹华琼 《重庆医学》2005,34(5):754-756
目的为调查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状况.方法对我院35年间全部42例自杀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39±8.4)岁,病程平均(9.7±6.6)年.以精神分裂症诊断为主(66.67%).自杀原因以受症状支配最多(69.05%).自杀方式以自缢最多(35.71%).结论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尽力避免和减少其自杀.  相似文献   
7.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共12l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组,并完成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全国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课题组设计的观察表评定,并比较结果。结果: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81.8l%,显效率59.50%。治疗后病人对生活满意度显提高,家属对该药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副反应出现率极低。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9.
10.
为进一步探索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因及发病机理,为其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对我院1993-10~1994-09情感性精神障碍先证者60例进行家系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依据CCMD-2,将确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先证者的筛选对象,再依据DSM-Ⅲ-R进行诊断和区别亚型,同时符合BRMS评分>18分及HAMD评分>20分者方可作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