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人男性,45岁.以"发现左前胸壁肿物2年"为主诉人院.病人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前胸壁肿物,约鸡蛋大小,无痛,无其他不适.肿物逐渐增大,偶于劳累后感觉左上肢酸胀.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Chemerin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类似于趋化因子的趋化蛋白,能够通过与其受体ChemR23的结合发挥对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趋化作用,研究表明Chemerin的活化能够增强APC的吞噬作用及抗原递呈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Chemer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研究Chemerin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来进一步探索Chemerin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实验选取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实验对象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应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浓度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UICC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浓度与31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浓度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hemerin的浓度(1 965.81 pg/mL±374.03 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 111.44 pg/mL±250.72 pg/mL)(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Chemerin浓度与各临床病理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hemerin可能具有作为肺癌的诊断标记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经肠内营养乳剂治疗肝硬化肝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对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成功建立肝硬化肝癌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大鼠采用Higgins法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术后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采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四君子汤灌胃。比较两组大鼠术前、术后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改变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大鼠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7 d两组血清CD3、CD4、IgG、IgM、IgA浓度与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术后观察组大鼠血清CD3、CD4、CD4/CD8、IgG、IgM、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8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结论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硬化肝癌大鼠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与四君子汤灌胃,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活组织检查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相关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因肺肿物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共入选586例,未行活组织检查者223例作为对照组,活组织检查者363例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共363例患者,出现发热47例,发热率为12.95%,平均发热出现时间为(4.8±1.9)h,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6.9±4.3)h,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为(37.8±0.4)℃;对照组223例,出现发热者23例,发热率为10.31%,平均发热出现时间为(5.0±2.4)h,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5.7±2.5)h,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为(37.7±0.3)℃。镜检后发热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较镜检前增高,但24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热患者之间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检后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高于未行活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是行活组织检查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激活全身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激酶(Hck)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干扰和过表达Hck质粒转染A-549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法检测Hck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ck和EGFR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18例临床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ck和EGFR mRN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Hck mRNA和EGFR mRNA的相关性。结果过表达Hck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均升高(P <0.05),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有所升高(P <0.05);干扰Hck表达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均下降(P <0.05),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对应降低(P <0.05)。肺腺癌组织Hck和EGF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Hck mRNA与EGF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5,P=0.017)。结论本研究发现Hck可能通过改变EGFR的表达水平调节肺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as基因结构变异.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sFas含量[(3879.06±706.51) pg/mL]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1868.18±391.46) pg/mL] (P<0.01);胸腺瘤合并MG组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第6外显子16和21位点T→G置换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两位点均为5%)(P<0.05).结论 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外显子6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所编码的Fas蛋白跨膜区变异或缺乏跨膜区而导致Fas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MG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胸腺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131例胸腺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分成A B两组,A组70例,B组6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水平.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A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间同分型同分期胸腺瘤间sFas差异极显著(P<0.001);同组间无论胸腺瘤分型或分期是否相同sF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清sFas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MG(P<0.001).结论 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G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Fas 基因和蛋白结构的变异可能是MG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进一步研究,血清sFas水平可能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变化与肿瘤发生有相关性,体内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导致某种肿瘤的发生,当人体器官发生肿瘤等疾患时也往往伴有某种微量元素的变化[1-2],研究某地区、某种肿瘤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对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机体的影响以及地方卫生部门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沈阳市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调查[3].本研究检测沈阳地区肺癌患者血清和尿液,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旨在探讨其体液微量元素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的多肽产物,最初基于对肥胖的研究认为瘦素与其受体(ob-R)结合,起到调节体内脂肪储量和维持能量平衡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瘦素作为一种内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