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再次行V—P分流术并保守治疗,1例病人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迟发性颅内出血是V—P分流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对分流系统的护理及保护,完善脑血管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临床诊断难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脑膜瘤的患者2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4例,随访1~5年,复发2例,均为囊在瘤外病例。结论肿瘤及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中晚期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行肌肉神经减压松解术、屈肌起点滑移术、肌腱延长术、肌腱移位术。结果 15例手术者,术后获得3~24个月的随访。评定结果:优6例,良4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66.7%。结论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中晚期积极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手部功能的改善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mi R-410在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人胶质瘤标本以及胶质母细胞瘤U251和U87细胞系。采用mi Rand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mi R-410的靶基因预测分析,初步判断其与MET基因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mi R-410和MET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410对MET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i R-410模拟物转染肿瘤细胞后MET蛋白的变化。结果经mi Randa靶基因分析:MET m RNA的3’非编码区(3’UTR)与mi R-410的种子序列存在理论上的互补匹配序列。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标本中mi R-410和MET具有负相关性(r=-0.69783,P0.001)。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胶质母细胞瘤中MET基因是mi R-410的直接靶点。肿瘤细胞转染mi R-410模拟物后对MET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胶质瘤细胞中mi R-410靶向作用MET,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产生影响.方法 以人胶质细胞瘤U8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姜黄素对U87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实验(colony formation assay)观察姜黄素对胶质瘤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及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Fas、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胶质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也增强(P<0.05),24 h的IC50为14.28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阻滞胶质瘤细胞周期于G舢压期.姜黄素作用胶质瘤后Fas和FasL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姜黄索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Fas/FasL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7.
正一、背景脑胶质瘤为脑内常见的致死率极高恶性脑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为手术辅以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随着新的胶质瘤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的发现,中药有效成分针对胶质瘤的治疗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且为中药在抗胶质细胞肿瘤治疗上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对胶质瘤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肿瘤细胞周期;调节肿瘤细胞凋亡基因及相关蛋白;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LA2的活性。结果:病例组血清PLA2活性水平[(45.28±7.17)U]明显高于对照组[(26.92±3.81)U](P<0.001)。10~20岁和60岁以上组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各年龄段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LA2的活性增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