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癎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CT变化。方法68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癎大发作患者作EEG及脑CT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82.35%,CT异常率为32.35%。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但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癫癎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结论EEG为癫癎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前列地尔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前列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前列地尔治疗组(n=25);测定脑梗死各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n=25)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梗死各组低切及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开始时上述指标在脑梗死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脑梗死各组上述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开始时(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开始时(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低切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即血液粘度、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和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后上述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改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3组: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丙组在乙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每组30例。然后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和治疗30d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监测,并进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头颅CT、MRI监测。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丙组明显优于对照乙、甲两组(P<0.01),且于第3d就出现明显改善(P<0.05),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丙组96.7%、乙组80.0%、甲组66.7%,丙组明显优于乙、甲组(P<0.05),显效率分别为丙83.3%、乙53.3%、甲33.3%,丙组优于乙、甲组(P<0.05、P<0.01);丙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优于乙和甲两组(P<0.01);治疗前后实验监测丙组、乙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l,P<0.05),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自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未发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明显改善脑血液循环状况,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癲癇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CT变化.方法 68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癲癇大发作患者作EEG 及脑CT检查.结果 EEG异常率为82.35%,CT异常率为32.35%.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但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癲癇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结论 EEG为癲癇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