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和复查情况。 结果1例患者在预阻断时,多普勒提示血流下降50%,但电生理未提示异常,提高血压,未予以术中转流;3例患者电生理及多普勒同时提示低灌注,予以术中转流后均好转。术后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复查未见再狭窄。 结论多模态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ler,TCD)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致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前瞻性地对85例a SAH病例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经临床证实后分为迟发脑缺血(DCI)组和非迟发脑缺血(NDCI)组,并对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MBF,cm/s)、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中符合迟发脑缺血(DCI)组诊断30例(35.3%),其中56.7%的病例发生在起病6~8d以内;DCI组MBF较入院首测明显增加(t=23.847,p=0.000),PI值增加不明显(t=0.733,p=0.468)。NDCI组MBF、PI值与入院首测无明显改变(t=0.547,p=0.585;t=0.573,p=0.568);GOS评分DCI组良好率显著低于NDCI组(χ~2=11.5145,P=0.001),DCI组中残、植物生存率明显高于NDCI组(χ~2=4.1098,P=0.043;P=0.041)。两组重残、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339,0.122)。结论经颅多普勒因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成为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8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WHO分级Ⅰ级,其中纤维型7例,上皮型7例,过渡型4例,砂粒型4例,化生型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