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首次血肿清除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改进手术方法后治疗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穿刺组,以此前的91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对首次血肿清除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穿刺组首次血肿清除量、术后30dGOS评分和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微创穿刺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8月~2004年8月,笔者采用了AO自动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3种方法,治疗胫骨干各种不同类型骨折182例,现就此3种方法应用选择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2例,男性108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32.5岁(8~76岁),车祸138例,重物砸伤21例,坠落伤  相似文献   
4.
Orion钛钢板加钛网融合器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对14例脊髓型颈椎疾病患者使用填满切取松质骨的钛网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加Orion钛钢板固定联合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育林  杨新宇 《天津医药》1998,26(7):425-426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头部伤,就诊时多病情危重且预后不良,过去统称为“重型颅脑损伤”。近年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类,前者主要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者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对DAI的研究也表明,两者在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预后都有很大差别。笔者通过对DAI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对DAI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象为1993年~1996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例,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且无其它脏器复合伤和既往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6.
双针微创穿刺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轻微,适应范围广泛,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常规使用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直径为3.00mm。对较大血肿尤其是早期凝固型血肿单针穿刺只能将针口邻近区域的凝血块击碎清除,而对离针口较远位置的凝血块(〉2.00cm)则难以奏效,故而使得颅内高压在短时间内不能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9月对27例出血量〉60ml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血肿腔双针穿刺并常规行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首次血肿清除量明显提高,颅内高压在短时间内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优良生存率,同时亦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8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通过CT,DSA和MR,尤其强化MR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DVA 40岁以下多见,占脑血管畸形3.3%~10.1%,无性别差异。以额叶和小脑常见,无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约50%的病例常因其他颅脑疾病行CT或MR检查而被发现。此病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其特点:①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引流静脉;②可向静脉窦和/或室管膜下引流;③“水母头”征是MR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若有出血,而且血肿符合手术适应证时,可开颅手术,否则无需要特殊治疗。结论 CT,DSA和MR平扫可作为诊断DVA的筛选方法。增强MR是诊断此病最可靠的方法,目前DVA尚无特殊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各49例。常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天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总有效42例(85.7%),死亡7例(14.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育林  杨树源 《华夏医学》2008,21(2):384-386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严重心理障碍和危重临床疾病的常见消化道并发症,常导致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病情危重,预后凶险。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约30%,甚至可高达54%[1],近来有报道[2,3],内镜检查显示其发生率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