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指瓣膜本身及瓣下结构无器质性病变,反流因三尖瓣瓣环扩大导致.我们在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基础上,根据三尖瓣闭合原理、三尖瓣及瓣下结构特点,作出改进:修剪三尖瓣隔瓣的瓣下二级腱索,改变隔瓣在右心室收缩期的弧度,增加隔瓣与其他两个瓣膜的对合面积,提高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成形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环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245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DeVegar成形术与使用成形环三尖瓣环成形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的有效性.方法:自2003-01至2006-01,对24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施行了三尖瓣环成形手术.其中,115例施行了De-Vegar成形术(DeVegar成形组),130例使用了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环组).成形环组选用的成形环包括:Sovering成形环(n=37)、Carpentier-Edwards Classic成形环(n=41)及Edwards MC3成形环(n=52).结果:245例患者围手术期共死亡8名,死亡率3.3%.随访期末,DeVegar成形组与成形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Vegar成形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21.3%(23/108);成形环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12.7%(15/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治疗中,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的发生原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复习本院心外科17年内9858例CPB心内直视手术中187例因术后出血或心包填塞而再次行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出血的程度及再次行剖胸手术的时间,探讨术后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 再次剖胸手术中出血44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126例、延迟心包填塞17例,死亡18例,再次剖胸手术的死亡率为9.9%。再次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20例,瓣膜疾病64例,冠心病2例。结论 减少CPB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出血或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尽早行再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肉瘤多累及骨骼和软组织.在美国它占所有癌肿的2%.肉瘤向离心性方向生长,并沿着组织或肌束之间扩散,同时压迫周围组织.在显微镜下可见这些被肿瘤压迫的组织有假性被膜样的水肿缘.肿瘤主要  相似文献   
5.
在较大的心血管手术中由于抗凝方法应用不当,偶可发生血栓形成或大量出血。本文报告对“肝素作用”动力学的研究,以更好地确定心血管手术病人术中肝素的需要量。材料与方法:外周血管手术组17例,心脏手术组11例。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术前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凝血激酶部分激活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本研究使用牛肺肝素。应用 Hattersley 方法测定凝血激活时间(ACT)。分别在给肝素前及给后10、20、30、45、60、75和90分钟,取动脉血标本,通过电子凝血计时器测定 ACT(按秒钟)。将延长的 ACT 自然对数与注射后的时间画出座标图,从这条线的斜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现有的人工瓣膜,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物瓣膜,都存在与取材有关、无法从工艺制作方式改进解决的固有缺陷.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通过比较成熟分化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的获取手段、体外增殖能力以及在脱细胞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分析何者更适合作为制备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的种植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 06/09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动物实验基地完成.材事斗:用胰蛋白酶(胰酶)EDTA、Triton X-100、DNase、RNase消化猪主动脉瓣膜获得脱细胞基质.从1只12 kg 2岁雄性杂交犬大隐静脉、股外侧动脉及肋骨骨髓获取种植细胞.方法:用胰酶消化并收集内皮细胞,收集骨髓细胞,分别进行培养.通过贴壁法获得内皮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尤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抗Ⅷ因子抗体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将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瓣膜上培养3 d后进行扫捕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试验犬伤口愈合情况.②细胞培养、增殖情况.③骨髓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分析以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成熟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低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增殖旺盛,生长曲线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约30 h,而成熟内皮细胞生长曲线平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抗Ⅷ因子抗体以及抗VEGF抗体荧光染色.可见荧光染色阳性.扫描电镜见种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脱细胞瓣膜上散在星状细胞贴附.结论:骨髓间充质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可向内皮细胞转化,并可以生长贴附于脱细胞瓣膜,是作为组织上程人工心脏瓣膜制备的理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研究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从1995年1月至2004年6月,对78例16岁以上的成人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施行根治术,最大年龄为48岁。全组室间隔缺损除2例为干下型外,其余全为嵴下型,均以Dacron毡片修补,而右室流出道狭窄(包括混合性狭窄)均以补片行扩大成形术,其中46例采用复合牛心包,而另32例则使用自体心包。行单纯右室流出道瓣下成形者41例,行跨瓣成形者37例。结果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2.56%。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5例(19.23%)、心律失常8例(10.25%)、胸液过多需剖胸止血5例(6.41%)、肺部感染3例(3.85%),此外还有严重伤口感染、气管大出血和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各1例。在2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另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成人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术较儿童有其特殊性,如长期缺氧致侧支循环丰富、右心室及流出道的肌束明显肥厚、心内膜组织广泛纤维化等等。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可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围术期处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瓣环的二尖瓣成形术显著地提高了瓣膜成形术的远期疗效[1].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我们分析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Carpentier Classic硬质环、Carpentier Physio弹性环、Cosgrove塑形带3种人工瓣环的中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瓣膜替代物存在不足,近年来,探索以合适的方法构建具有生长活性的组织工程化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一直是该领域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但由于心脏瓣膜所处力学环境的复杂性,体外培养心脏瓣膜比较困难,尽管有一些成功的实验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1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有蹲踞史.查体:口唇、甲床发绀,杵状指(趾).肺动脉瓣叶诊区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减弱.超声心动示室间隔膜周部缺失约25 mm,双向分流,主动脉骑跨约45%.右室壁肥厚约14 mm,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主干内径为17 ml,左、右肺动脉内径分别为10、11 mm,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约104 mm Hg(1 mm[Hg=0.133 kPa).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功能Ⅱ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