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探讨修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方法8例患者,1例为瘢痕癌,7例均为车祸致中下段软组织损伤,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应用腓肠肌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7例,1例远端少部分坏死。结论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是较好的修复方式,可满足多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下肢骨折患者基础功能锻炼落实率.方法 2016年4~11月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下肢骨折患者基础功能锻炼落实率"为主题,现况调查影响骨科病房下肢骨折患者基础功能锻炼有效落实的因素,设定目标,针对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骨科病房下肢骨折患者基础功能锻炼落实率由实施前的13.75%提高至41.18%.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104.5%.护士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骨科病房下肢骨折患者基础功能锻炼的有效执行,提高护理品质,提高患者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近年来山西省与全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情况,预测布病疫情发展趋势,为布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山西省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布病疫情月报告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布的全国布病疫情报告资料,根据布病的逐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指标,比较山西省和全国近年来布病疫情流行现状.利用布病疫情月报告发病人数,拟合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通过对拟合效果的验证,预测山西省和全国未来2年内的布病发病状况.结果 山西省布病疫情2008年达到高峰,新发病例5397例,较2007年增加了900例,从2008年后发病人数下降,2010年下降了17.67%(906/5128);全国布病发病人数从2006 - 200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增长速度高达39.16%(8442/21 560),虽然2010年布病的发病人数比2009年下降了2041例,但下降速度仅为5.14%(2041/37 734);无论山西省还是全国,5-7月均为布病发病的高峰期.拟合时间序列ARIMA模型,成功地获得了山西省和全国的ARIMA模型[(1,0,1)(1,1,0)12、(1,0,1)(0,1,1)12].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显示,两个ARIMA模型对布病发病人数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全部落到了预测值的95%可信限内,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2年内,山西省布病的发病人数总体趋势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全国布病发病人数在2011年和2012年预计出现小幅度的回升,每年的5-7月份是布病发病的高峰期.结论 山西省布病控制措施得力,布病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ARIMA模型预测布病疫情效果好,可以为下一步疫情预测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及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进行VTQ、CEUS技术检查及肝穿刺活检,获取剪切波速度(SWV)及造影参数: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实质达峰时间(TTP)、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V-HAAT)、肝动脉-门静脉渡越时间(PV-HAAT)。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23例和重度组30例,比较各组SWV和CEUS参数差异,分析SWV、CEUS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SWV、CEUS参数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WV、CEUS参数对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AUC差异。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SWV增大,重度组HVAT、HV-HAAT减小(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WV增大,HVAT、HV-HAAT减小(P<0.05)。SWV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713,P<0.05),HVAT、HV-HAAT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分别为 -0.437、-0.620,P<0.05);SWV、HVAT、HV-HAAT诊断重度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AUC(95%CI)分别为0.925(0.832~0.976)、0.734(0.610~0.836)、0.804(0.687~0.892),截断值分别为1.92 m/s、21.02 s、8.23 s;SWV的诊断效能优于HVAT、HV-HAAT(Z分别为2.817和1.987,均P<0.05)。结论 与CEUS相比,VTQ技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腋部皮肤溃疡久不愈合,伴疼痛1年,胸闷、乏力、多尿3年就诊。具有尿崩症、突眼、皮肤黏膜病变(包括浸润结节和溃疡斑块,特别是在腋下,生殖器区域)。其他尚见广泛的皮疹、脱屑或结痂性丘疹。组织学特点为真皮全层弥漫分布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瘤细胞表达CDla、S-100。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符合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Hand—Schuller-Christian病)。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多系统病变采取化疗,单发病灶者手术及放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并涉及到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功能改变.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公认的关键细胞因子,对细胞的增殖、凋亡、衰老、分化、迁移发挥着复杂多变的多向性功能[q.TGF-β与多种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串扰,发挥协同或拮抗作用,是其功能多向性的分子信号基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TGF-β/Smad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串扰可能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中信号网络失衡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可能是临床治疗策略的切入点,故本文仅就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Smad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关于两条信号通路相互串扰的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头皮撕脱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头部创面,颅骨外露者予颅骨皮质密集钻孔至板障渗血,在移植皮片上放置VSD敷料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去除VSD敷料,以后每隔2d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5例移植中厚皮片全部成活,3例成活90%左右,后期植刃厚皮片后愈合。住院周期20~60d,随诊8—14个月均无头发再生,佩戴假发,外观自然。结论头皮撕脱伤患者在确认无吻合血管头皮再植条件时,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配合VSD是治疗头皮撕脱伤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细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正确识别提供帮助.方法 对包皮龟头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并做病原学检查.结果 50例细菌培养阳性包皮龟头炎患者,共培养出53株,13种细菌,检出率最高的前四位菌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5株(28.30%)、无乳链球菌8株(15.0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在头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8例头面部软组织损伤(面部恶性肿瘤根治3例,头部皮肤部分撕脱伤3例,面部外伤皮肤缺损2例).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筋膜瓣加筋膜瓣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筋膜瓣全部存活,外观形态良好.随诊6个月~3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范围广泛,分离难度不高,对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mad7/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Smad7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TRIzol法抽提大鼠肝组织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紫外分光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其浓度与纯度,两步法获取大鼠Smad7cDNA片段,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应用EcoRI及XhoI在pcDNA3.1(+)多克隆位点处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载体及目的片段酶切产物,将回收的线性化pcDNA3.1(+)与Smad7cDNA连接,构建Smad7/pcDNA3.1(+)重组质粒,转化DH5α大肠杆菌,测序鉴定双酶切证实的阳性克隆。结果: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良好,28S约为18S的2倍,A260/A280=1.986,纯度较好,阳性克隆酶切后电泳检测在DNAMarker1.3kb处见Smad7目的片段,5.4kb处见线性化pcDNA3.1(+),与预期结果相符,质粒重组成功,并测序证实。结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单独或联合其他质粒从TGF-β/SMAD信号传导的不同环节干预肝纤维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