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因素,从而不断规范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脑出血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前瞻性开放性队列研究,使用的数据常规收集368例我院患者,关于术后继续出血与发病的不同时间(分3个时间段:〈6,6~24,〉24h)的研究,以及对每个时间段的继续出血的发病率和手术前后发生躁动易出现继续出血等影响因素讨论。结果①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出血术后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增高有关P〈0.01,与舒张压增高无明显关系P〉0.05。③手术后躁动是立体定向术后继续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P〈0.01。④首次血肿清除量≥75%是引起患者术后继续出血,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术后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增高、手术后躁动、首次血肿清除量≥75%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 (HB -HC)是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一组症状 ,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 % [1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系对侧底节区病变所致[2 ,5] ,我科自 1 982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诊治 6例脑血管病所致的HB -HC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女各 3例 ,年龄 60岁~ 75岁 ,平均68.5岁 ,病程 1d~ 2 0d,平均 9d ,4例有高血压病史 ,1例有糖尿病病史。1 .2 临床表现  6例均意识清楚 ,其中 3例一侧上下肢 ,2例一侧上肢 ,1例下肢远端持续无规律、不自主、无目的舞蹈样动作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时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经治疗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延缓IMT的增厚,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全程化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化药学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同时对影响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依从性优良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平均值观察组为(59.03±5.52)分,对照组为(48.92±5.72)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对糖尿病了解程度、并发症种类、用药种类及医保情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对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对糖尿病了解程度、并发症种类、用药种类及医保情况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2DM患者合理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并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第1周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观察血栓弹力 图(thrombelastogram,TEG)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大剂 量组60例,对照组60例。大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1次/天,治 疗7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天,治疗7 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天,治疗14 d。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并 适当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TEG和CRP检测。入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随访3个月时进行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并评估各组再 发缺血性事件发生率。 结果 ①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 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4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 14 d后,与治疗前相比,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inetics of clot development,K)均长于治疗前,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血块强度(maximum intensity of blood clots,MA)均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比 较,TEG各数值接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较对照组CRP降低更显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④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 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个月后随访,大剂量组有2例再发缺血性事件,占3.33%; 对照组有5例再发缺血性事件,占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周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40 mg治疗较常规小剂量疗效 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