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胰岛移植过程中胰岛培养的研究现状,为利用胰岛培养准备更多更好的胰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资料来源:以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1994-01/2007-01与胰岛培养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isle,tcultur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1994-01/2007-01与胰岛培养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胰岛,培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胰岛培养相关的文章。②1994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384篇与胰岛培养相关的文章,入选33篇。对所检索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其中关于胰岛培养中基础培养基、培养添加物、培养温度、密度等方面的文章18篇,关于胰岛培养新尝试的文章12篇。资料综合:将胰岛培养后再行移植有一定优势,包括降低免疫原性和为术前准备赢得时间等。目前对于挑选合适培养基及其添加物,调整合适培养温度、培养密度以及保护胰岛的活性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很多学者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延长胰岛培养时间,改善胰岛功能,包括加入细胞外基质、与其他细胞共培养、选用微重力系统培养以及利用胶囊包裹培养等均显示良好的效果。结论:虽然胰岛培养可能会影响胰岛的活性和功能,但随着对胰岛生理和病理生理特性研究的深入,新的技术方法可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胰岛培养给临床实践带来的便利是其最大的优势,加强胰岛培养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可行性及效率.方法 分别取孕16天胎鼠胰腺(A组,5只)、糖尿病大鼠胰腺(B组,5只)、正常大鼠胰腺(C组,5只)经体外分离纯化获得巢蛋白(nestin)阳性胰腺干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法比较各组干细胞中PDX-1的表达情况;添加各种诱导分化因子,观察胰岛样细胞团出现的时间并行双硫腙染色鉴定.结果 各组均可分离纯化出Nestin阳性胰腺于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显示A组PDX-1阳性的细胞数(50%)多于B组(45%)及C组(42%),经诱导分化各组胰腺干细胞均可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团,并经双硫腙染色鉴定证实为分化胰岛,但各组细胞团形成时间不同,以A组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所需时间较短(10±3)天,而B组及C组所需时间较长,分别为15±2天及16±3天,各组分化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来源的胰腺干细胞均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以胎鼠胰腺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胰腺干细胞的增生能力,探讨大鼠胰岛损伤的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60mg/kg链脲霉素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为实验组(10只)及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10只),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胰腺修剪消化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取传代第3代细胞行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取培养至第3代及第7代的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细胞传代后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证实为胰腺干细胞,糖尿病大鼠胰腺干细胞早期增生能力强[S期细胞所占比率:(20.7±2.7)%vs(14.1±2.5)%,P<0.05],传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大鼠短[第3代传代时间:4.6±0.5天vs 7.7±0.6天,P<0.05],但第6代以后传代时间趋向一致[第6代传代时间:8.4±0.5天vs8.0±1.0天,P>0.05].结论 大鼠胰腺胰岛损伤后可刺激干细胞增生,干细胞增生能力的变化与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干细胞的转分化受细胞外基质和基因程序的调控,因此在体外很难模拟体内干细胞巢的微环境而使干细胞定向分化,或许干细胞原位移植是可行方法之一.目的:探讨胎鼠胰腺干细胞在糖尿病鼠体内不同部位移植后分化为胰岛细胞团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3/2007-04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16 d龄SD胎鼠12只,10周龄200-250 g的SD雌鼠50只,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分离纯化胎鼠胰腺干细胞.经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为雄性的第5代胎鼠胰腺干细胞用于体内移植.50只SD雌鼠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分为4组:胰腺实质内移植组在胰腺实质内多点注射1×106个雄性胎鼠胰腺干细胞,肝内移植组行门静脉穿刺注射等量细胞悬液,肾包膜下移植组于左肾包膜下注射等量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胰腺实质内多点注射相同体积的PBS液,10只,组,培养8周.主要观察指标:定期监测大鼠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观察胰腺、肝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雄性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3代后,巢蛋白阳性细胞率为74.1%.胰腺实质内移植组在移植后第3周血糖开始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第5周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病理学观察在胰腺内可见外源性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Y染色体呈阳性.肝内移植组、肾包膜下移植组大鼠仍维持高血糖状态,相应组织内均未见外源性细胞团形成.结论:分离纯化的胎鼠胰腺干细胞存胰腺内原位移植后,于体内可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并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例(25.6%),黏液性囊腺瘤(MCN)7例(17.9%),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30.8%),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5.4%),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0.3%)。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9例中手术治疗30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内镜下胰管支架内引流2例,保守治疗6例。胰腺囊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1例发生术后远处转移;保守治疗及内引流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肿瘤进展或症状反复。结论 CT及MRI是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胰腺囊性肿瘤总体预后好,主张积极手术,功能保留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质性假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本文收集5例胰腺实质性假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后患者,所有病例术中均保留脾脏,其中3例行开放式胰腺肿瘤切除术,另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胰尾切除术。肿瘤行病理学HE染色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组化分析。结果肿瘤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NSE、A.ACT和PR阳性率100%(5/5),AAT、CD10阳性率80%(4/5),ER、Imulin和CK广谱均为阴性。开放式病例手术时间(230±165)min,出血量(133±58)mL,住院时间(20±18)d,腹腔镜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住院时间11d。病例随防观察时间为4~28个月,中位随防时间10个月,随防期间,患者均无复发与转移的征象。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胰腺实质性假性乳头状瘤的进一步明确诊断;保留脾脏的胰体或胰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胰尾部的实质性假性乳头状瘤可行腹腔镜辅助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胎鼠胰腺干细胞体外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16d的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双硫腙鉴定后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单纯胰岛培养及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14d,期间观察胰岛形态变化、检测胰岛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计算刺激指数。取两组培养7d后悬浮生长的胰岛移植入糖尿病大鼠左肾包膜下,术后每天尾静脉采血以快速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结果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含量占74.1%;培养第7、14天时B组胰岛存活率显著高于A组(P均〈0.01),培养第7天时B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5);培养第7、14天时B组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及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1);B组移植后大鼠血糖第5天降至正常。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胰腺干细胞可在体外维持胰岛的结构,减少胰岛细胞坏死及凋亡,延长胰岛的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的活性。 目的:探索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体内保护移植胰岛,提高胰岛移植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前4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建立糖尿病模型。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大鼠分别在左侧肾包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和/或成年SD大鼠胰岛。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大鼠移植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胰岛存活时间(18.2±2.4) 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移植后1周内降至正常,胰岛存活时间(14.4±2.1) 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其他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未能降至正常范围。说明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提高移植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运用蛋白芯片检测孕妇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对56份孕妇血清标本作细胞因子(IL-2、IFN-γ、TNF-β、IL-4、IL-6、IL-10)平行检测。结果细胞因子蛋白芯片法与EL ISA法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孕妇细胞因子具有简便、快速,高通量等优点,是妊娠期相关性疾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与胎鼠胰腺干细胞共培养保护大鼠胰岛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如何保护胰岛功能一直是胰岛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表明,干细胞除了自身具有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之外,还可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或者通过细胞一细胞接触、融合等方式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维持正常组织细胞功能.本实验利用胎鼠胰腺干细胞与大鼠胰岛共培养,观察其在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深圳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体质量500 g、孕16 d的雌性SD大鼠1只,10周龄、体质量200~250 g 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的胰腺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胶原酶V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并应用双硫腙鉴定.按随机对照表法将胰岛培养分单纯胰岛培养、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两组,15孔/组.③实验评估: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存活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并计算刺激指数.结果:①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巢蛋白阳性细胞含量占74.1%.②单纯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状况较好,轮廓清楚,培养7 d时.胰岛结构变松散,边界不清,培养超过14 d后,胰岛结构均己破坏.联合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良好,大部分胰岛悬浮生长,部分胰岛与贴壁干细胞松散黏附,培养7 d后大部分胰岛仍完整,培养14d时仍可见完整胰岛.③联合培养组培养7,14d时胰岛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④高糖刺激下联合培养组培养7 d时胰岛素分泌刺激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