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人体承受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可能通过激素作用于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过程,从而诱导和产生葡萄糖耐量异常,但目前尚未能确定其能否导致永久性糖尿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而诱发糖尿病,只有刺激强烈且反复持久地作用于机体,同时机体的细胞及使血糖升高的其他内分泌腺对上述刺激又特别敏感时,才可能引起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闭塞(SAO)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临床收集110例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人群,根据MRI T2加权像和FLAIR像将病例组分为单纯性腔隙性脑梗死(ILI)组和缺血性白质疏松(ILA)组,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LI组和ILA组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明显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ILI组患者注意计算、短程记忆、图形描画评分显著降低(P<0.05);ILA组患者时间定向、注意计算、短程记忆、语言理解和图形描画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脑小血管病变,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ILA时最为显著;②ILA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注意计算、短程记忆等认知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CVS分为两种,一种是SAH后破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刺激引起的暂时性CVS,另一种是持续性CVS或迟发性CVS,防治CVS是改善SAH预后的关键。人们对CV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CVS分为两种,一种是SAH后破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刺激引起的暂时性CVS,另一种是持续性CVS或迟发性CVS,防治CVS是改善SAH预后的关键。人们对CV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周铁宝  张昕红 《吉林医学》2006,27(9):1140-1140
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左利手。2005年8月8日因“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8h”入院。既往健康,吸烟,每日一盒,无饮酒史。入院查体:T36.7℃,P100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浅昏迷,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1.8mm,光反射迟钝,眼球浮动,余颅神经外观未见异常,四肢未见异常,四肢肌力不好判定,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 ),内科系统一般检查未见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回报未见异常。次日查头MRI回报提示可疑脑桥梗死。患者神志转清,言语笨拙,呈不完全混合性失语,口语为汉语,失去蒙语表达,听语理解为蒙语好于汉语,双眼呈水平性眼…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病后48h内,病死率每小时达l%~2%[1]。18%~30%的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2],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AD患者首诊误诊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近年被人们认识和承认的一种老年人易发的脑白质病,以往只能靠病理诊断,自CT、核磁共振显影(MRI)问世以来,多数病例临床可以确诊。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SAE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40例均为住院病人,经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男31例,女9例。年龄59~78岁,平均68.3岁。32例有高血压病史和(或)脑动脉硬化征象,10例有糖尿病史,16例有脑卒中史。病程3个月~3年。急性起病19例,缓慢起病21例。临床表现有头晕、头胀痛20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9年4月~1994年6月对住院的l:例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并发顽固性呢逆采用中西支结合疗法,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的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1~SO岁5例,51~60岁6例,61~70岁2例;诊断脑出血6例,心肌梗塞4例,脑梗塞3例。2组方与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曾用西药颠茄片、654-2、阿托品、苹巴比妥钠、氯丙喷注射液等按常现用药无效后,改厅本法治疗。中药用石幕蒲159、韭菜子609(炒干,哪啪一响即可),二药共研细,每次12s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同时用多虑平25mg,早晚各服1次。13例中9例服药3次后呢…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Naloxone,NX)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大,可竞争抑制B内啡肽(B—EP)受体,直接逆转B—EP的不利作用,而不产生对心血管、呼吸的抑制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合成以来,至今在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D级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期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30例)、神经节苷脂组(31例)及联合组(37例),神经节苷脂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 mg,1次/d,丹参注射液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1次/d,联合组在神经节苷脂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维生素E(V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含量。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78%,高于丹参注射液组(78.57%)及神经节苷脂组(80.65%);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1β及S-100β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DNF含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联合组变化趋势最明显(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ASIA分级C,D级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