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集体催眠疗法治疗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集体催眠疗法治疗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方法 以催眠疗法对15例气功诱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有效率达83.8%;这些患者均具有高度暗示性,在催眠疗法中以良性暗示可消除焦虑情绪及幻觉。结论 证实暗示是这类疾病发病机理,气功态即是催眠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功出偏患者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对60例接受随访的气功出偏患者及6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查。结果①随访组8个临床量表的T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0.05);②部分缓解者的疑病症(H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分裂症(Sc)等8个量表的T分高于完全缓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0.05);③随访组完全缓解者的疑病症(Hs),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④以10个临床量表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病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进入回归方程(P均〈0.01);⑤对随访组10个临床量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精神衰弱(Pt)和精神分裂症(Sc),抑郁症(D)和癔病(Hy)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77、0.70。结论某些人格特征为气功出偏者的易感素质,建议练习气功前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52岁 初中毕业 无宗教信仰 已婚 机关干部 江苏省人 住院号03786 1990年5月25日入院家属代诉:修炼气功四年余,近一周来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不语,整日在家练功,闭目自笑。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均无精神病史,非近亲婚配。个人史:幼年生活不详,初中毕业后参加勘探工作,认真负责,是单位先进工作者,上进心强,入了党并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性格孤僻,内向,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气功文化相关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能否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方法 对 3 99例与气功相关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并对其中 70例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与气功相关精神障碍患者 83 71%出现与气功文化相关的以感知觉为主的症状群。经 2年以上随访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2 7 14 %维持原诊断。结论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目前应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治疗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2 0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利培酮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2 0例均符合 CCMD- 2 - R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且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门诊患者。入组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分值 >35分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其中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 2  相似文献   
7.
病例摘要:患者王某,男,48岁,汉族,工人,未婚。于十年前开始常去废品市场购买旧钟表、字画、瓷器,有时也拣些废品放在屋内或拣破木头回来当柴烧,父母帮助收拾能同意,若卖掉则发生争执。七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后,患者捡物的种类、数量增多,并趋向不被常人理解的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气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疗效。方法:将修炼气功后出现持续3年的幻觉和感觉异常的1例患者导入催眠状态后,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暗示方式,改善并消除症状。结果:经过7次治疗,患者的幻觉及感觉异常消失,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恢复正常。并且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催眠疗法是治疗气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