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术治疗32例(改良Sugita术组), 采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40例(改良Shiraki术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Sugita术组与改良Shiraki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 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 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1种改良的阴囊成形术在儿童蹼状阴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蹼状阴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分析。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联合改良阴囊成形术修复蹼状阴茎并包茎患儿26例作为改良阴囊成形组,另32例蹼状阴茎并包茎患儿行V-Y阴囊成形术作为V...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以证实该病免疫特征。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AE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D3、CD4、CD8、CD54水平。所有入组对象还要采集血液标本的上清液测定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与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水平,研究组患儿还需采集脑脊液测定抗GAD抗体及抗NMDAR抗体水平。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抗GAD抗体、抗NMDAR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儿童的血清抗GAD抗体、抗NMDAR抗体检测结果也为阴性。研究组的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D3、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D8、CD54水平接近(P>0.05)。结论 AE患儿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抗GAD抗体与抗NMDAR抗体并非AE致病的主要因素,临床观察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可为AE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评价指标在儿童先天性隐匿阴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诊的106例单纯包茎和102例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资料,每组根据年龄又可分为<6岁组、6~12岁组、>12岁组,单纯包茎组<6岁30例、6~12岁45例、>12岁31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组<6岁40例、6~12岁32例、>12岁30例。分别测量各组患儿的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并进行比较。 结果先天性隐匿阴茎组和单纯包茎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60.00(45.00,78.50)°、5.00(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0,P<0.01);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115.00(110.00,120.00)°、30.00(0.0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7,P<0.01)。先天性隐匿阴茎组<6岁组、6~12岁组、>12岁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75.50(60.00,88.75)°、68.00(50.00,79.50)°、45.00(35.00,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4,P<0.01);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120.00(115.00,125.75)°、118.00(110.00,120.75)°、110.00(103.00,1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2,P<0.01)。单纯包茎组<6岁组、6~12岁组、>12岁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5.00(0.00,10.00)°、5.00(0.00,10.00)°、5.00(0.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05);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38.50(20.00,60.00)°、30.00(0.00,49.00)°、20.00(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P<0.01)。 结论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显著差异可应用于隐匿阴茎的鉴别诊断,协助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