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片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术后及复发时瘤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血流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个(动脉瘤1为侧壁动脉瘤,动脉瘤2为顶端动脉瘤)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结果①两个动脉瘤的分叶均位于入流动脉的血流高速冲击处和血流涡流处。②在1个心动周期内(0.1~0.8s),两个分叶状动脉瘤的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收缩期末的0.2s时刻。分叶状动脉瘤内从分叶发生处到分叶的深部出现了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变化梯度,动脉瘤每个分叶的发生处数值最高,分叶的顶端数值最低(接近于0)。两个动脉瘤分叶发生处血流流速、壁面切应力、动压平均值分别为(1.20±0.40)m/s、(8.12±2.44)Pa、(851±508)Pa;分叶深部分别为(0.45±0.20)m/s、(0.64±0.27)Pa、(103±81)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动脉瘤内壁面切应力和动压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呈正相关(r=0.947,P=0.000;r=0.969,P=0.000)。结论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形成与高速血流的冲击有关;分叶发生处的高流速、高压力、高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分叶的发生和生长有关;分叶深部的低流速、低压力、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易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中国14个临床中心连续纳入的接受PED治疗的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156例,共1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按照解剖位置分为椎动脉瘤组和基底动脉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烟酒史及既往史)、动脉瘤特点(动脉瘤部位、最大径和瘤颈宽、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形状、是否破裂及是否多发)、治疗情况(重叠PED治疗、弹簧圈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治疗结局(支架贴壁、术后即刻完全闭塞、是否覆盖分支血管)和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和随访期出血、缺血及压迫症状)发生情况,并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后对比动脉瘤闭塞效果。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缺血并发症组与无缺血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的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 椎动脉瘤组129例,共133个动脉瘤;基底动脉瘤组27例,共29个动脉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椎动脉瘤组比较,基底动脉瘤组动脉瘤最大径更大[14.00(9.00,22.00) mm比9.76(7....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微创针刀镜治疗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安巿立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接受治疗的 80 例疼痛科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微创针刀镜治疗组 (微创针刀镜治疗组)、常规性药物治疗组两组,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膝关节康复情况、膝关节活动 度、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微创针刀镜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 僵直、关节功能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均低于常规性药物治疗组,美国膝 关节学会(AKS)、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KS)、膝关节活动度、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Barthel 指数量表(BI)、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常规性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微创针刀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140 水平高于常规性药物治疗组,血浆 miR–365、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性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针刀镜治疗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性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性药 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微创针刀镜治疗,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4家临床中心进行的PLUS研究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提取其中接受PED治疗的颅内大型(最大直径为15~<25 mm)和巨大型(最大直径为≥25 mm)未破裂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数据, 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术后即刻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进行评价, 治疗结局通过临床随访获得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结果研究纳入36例患者(36个动脉瘤), 共置入44枚PED。仅使用PED治疗18例(50.0%), 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50.0%);使用多枚PED治疗7例(19.4%)。支架贴壁良好率为100.0%(44/44), 支架调整后的释放成功率为88.9%(32/36)。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 OKM分级A级20例(55.6%), B级12例(33.3%), C级3例(8.3%), D级1例(2.8%)。围手术期1例(2.8%)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国14个临床中心采用PED治疗的33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3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37个PED。33例完成临床随访,30例(36个动脉瘤)完成影像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6±6.3)个月;动脉瘤完全或近全闭塞30个(83.3%,30/36);相对于单纯PED治疗组(71.4%),PED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闭塞率更高(100%;P=0.031);预后不良(m RS评分>2分)3例(9.1%),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30例(9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术前规律服用双抗药物3 d以上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律服用双抗药物的病人(P=0.033)。结论 MCA动脉瘤可以采用PED治疗,疗效较满意。对于直径大、形态不规则的MCA动脉瘤,可使用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以获得更高的闭塞率。术前、术后应规范应用双抗药物以减少缺血、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设计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聚酯玻璃及计算机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两种方法来比较支架置入前后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模拟实验的结果 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支架置入弱化了瘤颈处的涡流运动并减轻了血液对瘤体侧壁的冲击.支架置入后,动脉瘤瘤颈处平均剪切力降低22.3%,瘤顶处平均剪切力增高44.9%,但瘤顶处剪切力仍低于瘤颈处.结论 支架置入带来的动脉瘤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可能有利于瘤内的血栓形成和减少治疗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胸背根神经节高场强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确诊为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年龄60岁老年患者,DSA引导下给予胸背根神经节高场强脉冲射频治疗900s,所有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PSQI、SF-36、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评定,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情绪均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场强脉冲射频对老年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治疗中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永安市立医院收治的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患者 80 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训练组(常规康 复训练治疗)和辅助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每组各 40 例。统计分析两组 患者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100)〕、疼痛和肿胀消退 时间、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辅助治疗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低于康复训练组,上肢、下肢简式 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康复训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辅助治疗组患者环境、生理、心理、独立、社会、精神 / 信仰 / 宗教评分均高于康复训练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辅助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辅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康复训练组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辅助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 97.50 %,高于康复训练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外源性慢性疼痛治疗中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国上市后多中心注册表研究(PLUS)数据库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中国14个临床中心连续纳入的接受PED介入治疗的1 2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末次DSA随访结果分为分支通畅组和分支狭窄闭塞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动脉瘤特点、治疗情况、治疗结局和围手术期及随访时并发症(出血、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单独分析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组分支血管情况及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分支狭窄闭塞组患者73例(5.7%),包括48例(3.7%)狭窄和25例(1.9%)闭塞,分支通畅组1 212例。与分支通畅组相比,分支狭窄闭塞组术后即刻血管造影分支血管覆盖率更高[覆盖率:100.0%(73/73)比70.6%(856/1 212),χ2=29.659,P<0.01];术后应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比例更高[32.9%(24/73)比18.5%(224/1 212),χ2=9.160,P=0.002];随访期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