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6年3月~2006年12月,61例脑胶质瘤病人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 h,平均(5.2±1.5)h。图像质量良好49例(80.3%),一般7例(11.5%),差5例(8.2%)。56例图像质量优良的病人中,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6±0.8)次;其中2次32例,3次16例,4次5例,5次3例;24例(42.9%)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在Broca区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Broca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语言皮质激活区域和皮质下传导通路,术中在唤醒麻醉下通过直接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皮质和皮质下传导通路,并在术中磁共振、实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中央前回腹侧部(vPMC)将患者分为未侵犯vPMC(仅侵犯额下回后部)组24例,侵犯vPMC组18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情况和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术中语言功能区定位,34例(81.0%)至少有1个阳性定位点;3例(7.1%)在定位过程中出现癫痫局灶性发作。25例患者肿瘤为全切除,17例为非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14例,Ⅳ级者5例。术后1个月内(近期)16例(38.1%)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4例(9.5%)未恢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14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11例死亡。与未侵犯vPMC组比较,侵犯vPMC组肿瘤的WHO级别高(P=0.011),术后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比率高[分别为10/18、25.0%(6/24),P=0.044],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4±5.2)个月、(80.7±3.2)个月]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8±5.8)个月、(80.8±3.2)个月]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治疗Broca区胶质瘤有助于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肿瘤侵犯vPMC比仅侵犯额下回后部者引起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4.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中核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intraoperative MR image-based neuronavigation)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意义。方法:应用PoleStarN-20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神经导航系统施行神经外科手术22例。对其临床资料、iMRI情况,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2例手术中,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10例,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10例,幕下开颅肿瘤切除术2例。iMRI扫描次数从2~5次不等,平均2.6次。共有9例术中扫描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8例(36.4%),需做进一步的切除,最终肿瘤的全切率从60%提高到86.4%。无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iMRI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皮肤切口的设计、手术进程的指导及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在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颅脑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手术后肿瘤残余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术中磁共振影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导航手术,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双重目的。本研究评估iMRI导航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158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h(平均5.2±1.5h)。图像质量优144例(91.1%),良9例(5.7%),差5例(3.2%)。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5±0.7次),其中3次42例(26.6%),4次15例(9.5%),5次6例(3.2%)。39.9%的脑胶质瘤病例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术后早期MRI证实肿瘤全切率达90.5%,术后严重致残率6.8%。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实时影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慢性头痛3年余的病例, 患者出现头晕、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头颅磁共振增强检查示大脑镰及邻近皮质有多发结节。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为220 mmH2O(1 mmH2O=0.009 8 kPa),脑脊液无色透明, 白细胞计数为8×106/L, 蛋白质为1 066 mg/L。行脑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 活检脑组织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序列数为1), 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提示(大脑镰旁)肉芽肿性炎。评估该患者为结核性硬脑膜炎可能性大, 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 效果良好, 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经鼻蝶窦垂体大腺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82例垂体大腺瘤的经鼻蝶窦显微手术中,采用0.15T iMRI系统进行术中实时引导.以术后早期高场强MRI为标准对照,定量分析iMRI的成像准确性,并就低场强iMRI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 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在iMRI的辅助下,82例垂体大腺瘤的全切率从61.0%提高到81.7%.低场强iMRI的成像准确率达86.6%,但对于侵犯鞍旁结构的肿瘤的成像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垂体大腺瘤的成像准确率(53.3%vs 94.0%,P<0.001).结论 iMRI导航技术的应用,'为经蝶窦垂体大腺瘤手术进程的动态引导及手术结果 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20例,在冠状缝前约1.5 cm、冠状缝后不超过1 cm内分离额上沟并切除部分额中回,进入侧脑室体部.根据丘脑肿瘤主体与脉络膜裂的关系,4例在脉络膜裂的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16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 1例肿瘤切除范围小于50%,余19例切除范围大于90%;病理结果:胶质瘤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8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无癫痫发生,GOS评分:良好16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丘脑胶质瘤的手术仍存在较大的困难,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磁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导航手术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1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应用多影像融合技术将术前DTI与iMRI影像融合指导手术,术中利用非刚体配准计算法和手动点配准融合技术把修正的DTI逐层与更新的iMRI影像融合,并导航手术。术后随访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成功获得DTI变形预测结果,肿瘤全切除率63.2%,次全切除率15.8%,肢体运动较术前好转或维持术前症状者84.2%。结论:iMRI与DTI融合导航手术可实时提供病灶与邻近锥体束间三维可视化解剖信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和~(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显像(~(11)C-MET PET)联合检查在幕上非强化胶质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幕上非强化胶质瘤(T2 FLAIR高信号,T1增强无强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同时接受MRS和~(11)C-MET PET两项检查,当其中一项达到阳性阈值(MRS中胆碱与乙酰天冬氨酸的比值最大值CNImax为2.0;或者~(11)C-MET PET中肿瘤摄取值和正常脑组织摄取值的T/N值为1.3)时即拟诊为胶质瘤,与手术标本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单用MRS阳性检出率为60.0%,单用~(11)C-MET PET阳性检出率为78.5%,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达89.2%。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与单用一项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和~(11)C-MET PET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幕上非强化胶质瘤的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